第2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日,歷史將永遠銘記。那一天,中華民族的百年國恥得以洗刷,“東方明珠”香港順利迴歸祖國懷抱。時光飛轉,歲月如流,而今我們迎來了香港迴歸後的第一個10年。10年間,兩地同舟共濟,交流融合,香港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可以說,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經受種種考驗的10年,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成功推進的10年,也是香港書寫新的輝煌篇章的10年。為此,人民網特別推出系列訪談,邀請《人民日報》社三位駐港記者吳長生、朱思雄、王堯做客強國論壇,以“香港迴歸:那一夜這10年”為主題與網友線上交流,講述他們駐港期間的見聞和故事,暢談“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變”與“不變”。6月28日14:00,訪談嘉賓:《人民日報》駐港記者、主任編輯朱思雄。訪談全文【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慶祝香港迴歸10週年的系列訪談,今天做客直播間的是《人民日報》社記者朱思雄老師,朱老師您好。【朱思雄】您好。在香港人們生活狀態很自由,工作很敬業【主持人】朱老師和香港和我們人民網都很有緣分,去年您來過我們這裡一次,當時是因為您的這本書《盛開的紫荊花——一個內地記者眼中的香港》,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香港,其實今年也是因為做迴歸報道,我包括外面的導播同志一起去了香港,所以看您的書更有感觸,今天很高興能和您一起聊一聊。【主持人】我們提到香港很自然容易想到自由,不管是它的政治制度還是經濟制度,香港的自由程度令整個世界肅然起敬。您在這本書裡提到了很多關於自由、關於民意的一些說法,不知道您怎麼看“自由”這個詞對於香港的意義。【朱思雄】“自由”這個詞,在我們內地人看來是比較政治化的一個詞,我們一說到這個詞,首先想到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比如自由、平等、博愛、*等等,往往從這個角度考慮。從辭典上看,“自由”的第一條詞義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隨自己意志行動的權利”,這個解釋還是過於概念化和政治化。實際上在香港生活3年半以後,我對香港的自由的感覺,首先不是從政治的角度,不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而完全是從作為一個人在一個環境裡生存,所感受到的這種精神上的自由、這種放鬆。包括去年我寫的《盛開的紫荊花——一個內地記者眼中的香港》,裡面所有章節涉及與香港有關的問題,以及香港和內地進行的比較,我想告訴大家的,主要是在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實踐的情況下,大家精神上的放鬆,這是我作為一個內地記者在香港生活3年半以後感觸最深的一點。【主持人】我們知道您這3年半是從《人民日報》借調到香港的《紫荊》雜誌社。我看您文章裡提到香港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是生活上的高度自由。可是很多人印象中覺得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他們的壓力非常大,不知道您怎麼看他們這種生活上高度自由,同時又追求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呢?【朱思雄】最初到香港去的人,尤其是我們內地人,如果在香港待的時間不是很長,一般會得出一個結論:香港這個城市太浮躁,節奏快。它的生活節奏、工作節奏快是肯定的,但是說到浮躁,這是對香港比較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