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京城的地價翻了好幾倍,影視基地的總資產超過十個億,大多數股份掌握在華影集團的手裡,還有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和其他的小股東。

林子軒對石總的處境有所瞭解。

去年八月份,證監會公開批評了石總挪用上市公司二十五億資金的行為,把這家國內最大的藥企推上了風口浪尖。

媒體跟蹤報導,曝出了不少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銀行貸款。

這家總資產高達一百七十億的公司陷入了債務漩渦,據說欠了銀行幾十億。

公司為了發展向銀行貸款無可厚非,好夢公司也有兩三億的貸款。

但這是在公司良性發展的前提下,具有還貸的能力。

石總的問題在於野心太大,總想著成為全球五百強企業,不斷的擴張兼併,尤其在房地產行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他在鵬城的龍崗投資四十億建設健康城和高爾夫球場,由於徵地手續不全,專案陷入停頓,導致公司的資金出現缺口。

這是他急於出售一批非核心資產的原因。

面對林子軒,石總並不認為自己的戰略方向有問題,擴張兼併重組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國際上的大企業都是如此。

他覺得這是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可以克服。

林子軒同意這個觀念,但是在投資上要理性,腳踏實地,不能總想著跨越式發展,步子邁的太大總有跌倒的一天。

他發現八十年代創業的一批老總有一個共同點,充滿激情,敢想敢幹。

或者說是強人思想,骨子裡有種超英趕美的意識,而且獨斷專行,霸氣十足。

這和他們成長的年代,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關,他們大多崇拜開國領袖,有遠大抱負,想要做一番事業。

石總和林子軒聊天的時候經常引用領袖的名言。

九十年代創業的一代人更為務實,儘量不和現有的規則體制發生衝突,而是在規則中尋找機遇,謀求發展,或者說是漏洞。

林子軒勸了幾句,石總不以為然,堅持自己的設想和規劃。

他想的不是停止擴張的步伐,而是怎麼籌集資金繼續擴張,迎難而上。

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他以往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過到了現在,也成為他固執己見,剛愎自用的藉口。

沒什麼對與錯,只能說性格決定命運。

林子軒只掌控一家資產不到兩億的企業,石總可是擁有上百億資產的掌舵人。

他既不能站在石總的高度考慮問題,也沒辦法說服石總。

離開京城飯店,林子軒有些感慨。

近幾年,不少原本優秀的企業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個個的倒了下去,那位用罐頭換飛機的全國首富,還有大名鼎鼎的菸草大王。

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摸著石頭過河,創造了一番事業。

這些人的經營思路值得借鑑,他們犯過的錯誤同樣需要警醒。

回到公司,林子軒召開高層會議,討論懷柔影視基地股份收購的議題。

這是一個好機會,如果沒有他和石總的交情,或許輪不到好夢公司。

影視基地是影視產業上的重要一環。

好夢公司從以前單純的影視製作到獨立發行,再到院線佈局,在這條產業鏈上還缺少一些零部件。

比如音像製品的製作發行,電影技術公司,影視基地,藝術人才的培養等等。

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就是一個獨立的娛樂王國,旗下有幾十家分公司,負責經營和影視相關的各種產業。

那是用八十年積累下的底蘊。

好夢公司的發展不到十年,缺乏底蘊,想趕上好萊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