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型,真實的發生過,是九八年的一樁大案。

華國實行私人承包制度後,在產煤大省湧現出了一批煤老闆,他們向當地政府承包小煤窯,僱傭打工者下井挖煤。

由於是私人煤窯,安全措施不到位,容易發生礦難。

一旦礦井裡死了人,都是私了,不會驚動派出所,一條人命也就十幾萬塊錢。

這種現象在國內相當普遍,當地官員和煤老闆勾結,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

《盲井》正是以私人煤窯為背景,講了一個謀財害命的故事。

像這種題材的電影即便拍出來也公映不了,自然沒人願意投資。

「你拍這個片子是打算參加國外的電影節吧?」林曉玲直接問道。

這個問題略顯尷尬,導演可以說我這是為了藝術,或者我被這個事情震撼了,一定要拍出來給大家看看。

如果說是為了拿獎,給人感覺過於虛榮。

第六代導演大多是拍攝邊緣題材的影片,參加國外的電影節,獲得獎項。

這是一條被證明瞭的能夠成功的道路。

當年張藝謀那幫第五代導演就是這麼過來的,在這一點上,第五代和第六代沒有區別,只有在國外獲獎才能在國內受到重視。

林曉玲對國內電影人的心態頗為瞭解,她也有過這種想法。

這是電影圈的常態,國外的獎項含金量就高,國內的就不行,大家都想著在國外的電影節上拿獎。

這和國內電影行業的狀況,以及自信心有關。

美國的演員想拿奧斯卡獎,他們不會想跑到華國拿一個獎項,只有等到華國的電影產業超過美國,才會被別人看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