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東是好夢公司的總經理,會代表公司出席新聞發布會。

林子軒和林曉玲的關係沒什麼好隱瞞的,還可能成為一個宣傳噱頭。

十年前,林子軒寫了《渴望》的劇本,十年後,林曉玲拍攝《渴望》的續集。

兄妹兩人這次的合作,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傳遞。

《渴望》播出的時候,林曉玲還是高一的學生,現在都是國際知名的導演了。

這十年,他們都在成長。

「行了,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別想那麼多。」林子軒無所謂道。

對於經歷過風浪的林子軒來說,這場新聞發布會不算什麼,只有電影拍砸了,被全國人民聲討,那才算得上是大事件。

就這樣,林曉玲走上前臺,面對上百名的記者。

對於大眾而言,林曉玲這個名字頗為陌生,不過在影視圈裡有一定的名氣。

她雖然只拍了兩部文藝片,但每一部都在國際電影節上拿了獎,這還不包括她拍攝的那部叫做《姐姐》的紀錄片,曾經引起過不小的反響。

觀眾或許對那部紀錄片有印象,卻不會特意去記導演的名字。

事實上,林曉玲想多了,記者們對導演的興趣不大。

他們更為關注的是張凱麗和李雪建等一眾演員,讀者感興趣的是這些演員十年來的生活。

有些演員依舊活躍在螢屏上,有些演員則消失在觀眾的視線裡,他們目前的處境如何,在做什麼工作,這才是能夠增加銷量的報導。

比如張凱麗,她本身是話劇演員,以前在煤礦文工團工作,現在的單位是實驗話劇團。

九七年女兒出生後,她這兩年沒有接戲,只是偶爾演出話劇,如果不是《渴望》的續集,她或許還要休息一兩年。

除了這些老演員,記者還關注那些兒童演員。

當年的兒童演員早已長大,有的在上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和演藝圈沒了聯絡。

那麼是找他們本人出演呢,還是啟用新演員?

當初他們是小孩子,觀眾不會深究有沒有演技的問題,只會覺得心疼,現在他們沒有接受系統的表演學習,能不能演好角色還是個未知數。

林子軒的意思是看個人意願,願意演的就做一個短期的表演培訓,否則就找新演員代替。

有記者問起有沒有拍攝《渴望》電視劇版本續集的計劃。

華國電視臺的代表回應說不排除這個可能,他們打了一手好算盤,只要電影獲得成功,電視臺就會啟動《渴望》電視劇版本續集的拍攝。

續集的劇本脈絡有了,演員有了,拍電影搭建的佈景道具都是現成的,能節省很多的資金。

而且,電影只有兩個小時,觀眾看的肯定不過癮,會對電視劇抱有更多的期待。

電影相當於給他們的電視劇預熱了,憑著《渴望》續集的名頭,廣告費就能收入幾千萬。

所以說,不能小看任何人。

華國電視臺那兒可是精英雲集的地方,每年只有最優秀的畢業生才有機會進去,不能老想著從他們身上佔到便宜,那不現實。

終於有記者關心起導演來了。

第一個問題就相當尖銳,為什麼不用趙寶剛導演,而是用一個新導演呢?

於東回答了這個問題,作為好夢公司的總經理,自然要為林曉玲解圍。

「我們邀請過趙導,趙導目前正在拍攝新劇,沒有檔期。」於東回應道,「這位林導曾執導過《我們倆》和《回家》等影片,其中《我們倆》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回家》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林導是國內外知名的導演,擅長拍攝感情細膩的女性題材電影,我們認為她是最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