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個質量,您指的是商業性還是藝術性?」孟淨不確定道。
孟淨接觸娛樂圈的時間不長,她擅長撰寫明星的報導,但對電影行業缺乏深度的瞭解,或者說是一知半解。
娛記不是電影理論家和專業學者,他們面對的是普通讀者,報導的是普通讀者感興趣的熱門話題。
既生活在演藝圈的外圍,也處於圈子的表面。
林子軒在這個行業超過十年,作為國內最大民營影視公司的掌舵人,他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肯定不同。
「是一個綜合考量。」林子軒回應道,「你們總覺得商業片和文藝片互相對立,圈內一些人也有這種看法,不過在市場面前,沒有這麼絕對,文藝片也可以賣座,商業片也會失敗,這個質量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得出的結論。」
「媒體評價一部電影的手段非常單一,有沒有拿獎,有沒有票房大賣,只有拿了獎或者票房高的影片才算是成功。」林子軒繼續道,「這麼說其實沒錯,拿獎意味著獲得專家的認可,票房意味著獲得觀眾的認可,這裡面缺少了一道程式,那就是綜合考量。」
「您的意思是……」孟淨疑惑道。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時光網上對電影的打分就是綜合考量的一個指標,有人覺得電影雖然不怎麼樣,可畫面不錯,有人認為演員的演技不行,但劇情還能看,這些想法透過打分的形式表現出來,看到分數就大概瞭解一部電影的質量。」林子軒舉例道,「當然,電影公司內部對影片的綜合評價要複雜的多,不僅是商業或者藝術,畫面和音樂,服飾道具等等都要考慮進去。」
「《鐵達尼號》是好萊塢工業最高標準的體現,它的藝術性不強,可其他方面為它加了很多分數,特效只是一方面,優美的音樂,華麗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和富有張力的戲劇衝突,綜合分數很高。」林子軒說明道,「國產電影要比較的話,就是綜合質量的比較,這個分數越高代表著影片越成功。」
孟淨努力跟上林子軒的思路,同時也在掌控訪問的節奏。
專訪對記者的要求頗高,這不是聊八卦,而是深入的交流,如果記者準備的不充分,或者知識儲備不足,容易陷入尷尬和被動。
「差得很遠麼?這次馮導的《英雄》呢?」孟淨詢問道。
「我們做《英雄》主要是想走國產大片的路線,好夢從低成本喜劇片起家,馮導和葛老師的組合非常成功,受到觀眾的歡迎,收益很好,我們可以選擇繼續做下去,反正能賺錢嘛。」林子軒沉聲道,「當公司立足之後,不缺資金了,就不再滿足於現狀,無論是馮導還是葛老師,都有轉型的考慮,馮導想拍大片,葛老師想拍文藝片,那時候我們就有製作商業大片的考慮。」
「《英雄》是一次嘗試,和《泰坦尼卡號》或許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我覺得這個差距在縮小,有了這次的經驗,我們今後能夠做的更好。」林子軒坦然道。
「姜文是《英雄》的主演,還是藝術指導,圈子裡有人說他不好合作,耍大牌,您覺得呢?」孟淨探問道。
「姜文怎麼說呢,他有才華,有才華的人難免有傲氣,他不是不好合作,只是說話直率了些,你們記者恐怕感觸最深。」林子軒說笑道,「我和他合作過幾次,他的個性比較倔,不願意妥協,張藝謀是陝北人,性子也倔,擰巴,但他在某些方面懂得妥協,姜文不行。」
「那拍戲的時候怎麼辦?」孟淨好奇道。
「很簡單,找個好說話的導演或者讓他自己做導演,隨他折騰去。」林子軒如此說道,「對姜文你不能和他較勁,要給他發揮的空間,或許能出來一部有意思的片子,上次張藝謀和姜文拍了一部都市輕喜劇,整部片子的節奏被姜文給帶偏了,沒有了張藝謀的風格,不能說成功,不過的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