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說的是把國內的電視劇賣到美國的事兒,《編輯部的故事》和《外來妹》的版權在藝術中心手裡,《渴望》的版權卻在華國電視臺手裡。
他需要獲得華國電視臺的授權,才能在美國進行電視劇交易,這需要李虹來協調。
如果華國電視臺同意,林子軒可以在美國成立一家公司經營國內電視劇在美國的發行,以及電視劇錄影帶的銷售工作。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不少,應該會很有前景。
國際長途挺貴的,剛才慕姍姍已經說了一會,他長話短說,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
他剛掛電話沒多久,電話鈴聲就響了起來。
他們住的公寓樓內有電話,不過只能撥打美國國內的電話,林子軒為了方便,特意找到小鎮上的電話運營公司,開通了國際長途的業務。
剛才是他打的第一個國際長途,林子軒拿起了話筒,接聽起來。
「我是張藝謀,你是《活著》的作者林子軒吧?」電話那頭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
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
聽到話筒裡傳來的聲音,林子軒倒沒有懷疑是有人假冒,騙子打國際長途到美國這種事不大靠譜,騙人的成本太高。
他有點奇怪張藝謀是怎麼知道這篇小說的。
《百花》雜誌兩月一期,三月十日才會發行今年的第二期,這時候雜誌應該還沒有上市。
而且,他剛把在紐約的電話號碼告訴李虹,張藝謀就打了過來,這效率也太高了吧。
「我就是,你找我有事兒?」林子軒詢問道。
「我想簽下你這篇小說,準備改編成電影,你覺得怎麼樣?」張藝謀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是好事啊,不過我在國外呢,要好幾個月才能回去。」林子軒回應道。
「這個不急,就是先和你說說,把事情定下來。」張藝謀沉穩道。
「那行,我沒問題。」林子軒答應道。
張藝謀或許不清楚林子軒是誰,林子軒卻知道張藝謀,翻開華國的電影雜誌大多都能見到這位大導演的身影,在華國演藝圈就沒有不認識他的。
隨著老一輩的電影藝術家逐漸淡出,第五代導演正式崛起,張藝謀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這個年代,張藝謀到底有多火呢?
舉個例子來說,林子軒為了拍攝《京城人在紐約》費盡心思的籌集資金,又是貸款又是拉贊助,各方面談條件,累得半死。
張藝謀只要說一句,我想拍部電影,他都不用找資金,資金就會來找他。
還不僅是大陸的資金,來自香港的、日本的、歐洲的資金都會給他投資,毫不誇張的說,就憑他這句話就能拉來300萬美金的投資。
在華國國內,具有這種號召力的導演屈指可數,不會超過三個。
華國九十年代前期的電影圈,正是第五代導演施展才華的舞臺。
林子軒清楚《活著》這部小說無論是在雜誌上發表還是改編成電影,審查都是一道難關。
一位大導演能夠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獲得創作上的自由,讓審查不那麼嚴苛。
如果是一位不知名的小導演想要拍攝《活著》,那就是自尋死路,上面不會直接說你這本子不行,而是會說我們還在研究。
一旦聽到「研究」這類模糊的詞語,基本上就沒有希望了,這是無限期擱置的意思。
要是上面提出了明確的修改意見,就說明還可以挽救一下。
林子軒參與過劇本的討論工作,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妥協的過程。
張藝謀作為華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導演,無論是在審查上,拉投資上,演員招募上都具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