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我再琢磨琢磨怎麼改吧。」姜文如此說道。

看著姜文平靜下來,林子軒離開了姜文的電影公司。

姜文不是一個善於經營的人,他當初開這家電影公司的時候意氣風發,想要做一番事業,到了現在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主要是產量太低,你幾年才拍一部片子,公司裡的員工怎麼養,誰還願意跟著你。

如果像馮小剛那樣一年拍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還能維持的下來。

在國內,像姜文這樣的情況不少,張藝謀以前也有自己的班底,不過現在他加入了張偉評成立的影視公司,成為藝術總監。

隨著國內民營影視公司的迅速發展,導演從海外獲取資金,單打獨鬥的局面將逐漸消失。

加入影視公司,成為簽約導演,這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

影視公司為導演提供拍攝資金和配套服務,導演可以安心拍片子,不用為其他瑣事操心。

林子軒回到家裡,慕姍姍正在看電影。

「姜哥怎麼樣?沒問題吧?」慕姍姍關切道。

「沒事兒,就是發發牢騷,他心裡明白著呢。」林子軒回答道,「看了李桉的片子感覺怎麼樣?有沒有找到採訪的要點?」

由於要給李桉做一次訪談,慕姍姍正在做功課。

採訪一位導演,至少要把人家的電影大致過一遍,這是最起碼的尊重,別鬧出笑話來。

李桉的電影沒有在內地上映過,慕姍姍從廣播學院的表演系找來了錄影帶。

「說不好,他的電影感情方面表現的很好,尤其是在處理女性之間的感情上非常細膩。」慕姍姍評價道,「我看了一些影評,大多集中在李桉怎麼溝通東西方文化上,對於電影本身的評論倒不是很多。」

慕姍姍之所以沒有在李桉剛來京城的時候就做訪談,是因為不太瞭解李桉和他的電影。

再說,國內的電影圈對李桉的研究不多,資料不好找。

「觀眾不見得喜歡聽電影裡的故事,他們都沒看過李桉的電影,估計更喜歡名人的八卦,比如李桉曾經在家裡閒了六年時間,李桉和好萊塢大明星的合作等等。」林子軒分析道。

「那怎麼能行?我想進行有深度的訪談。」慕姍姍堅持道。

「好吧,到時候別忘了問他對奧斯卡的看法,觀眾肯定想聽這個。」林子軒提醒道。

第四百六十九章 困頓的時光

1985年,李桉從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後曾經有過一段困頓的時光。

剛畢業的時候還很意氣風發,他的畢業作品在紐約大學的影展上獲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顯露出過人的導演才華。

他被美國大型經紀公司的經紀人看中,成了經紀公司的簽約導演。

那位經紀人非常看好李桉在美國的發展,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預想的方向前進。

這時候,李桉的妻子還在上學,李桉寫了個劇本到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尋找投資的機會。

他兩個星期跑了三十多家電影公司,有的電影公司覺得不錯,就建議李桉對某個部分加以修改,過了兩個月再去,電影公司還是建議修改。

這在好萊塢是正常現象,電影公司會讓作者三番五次的修改,這樣一耗就有一兩年時間。

不是無疾而終,就是繼續發展,這被稱為好萊塢電影公司的企劃煉獄。

據說平均一個劇本從初稿到開拍要經歷五年左右,這還是指千萬分之一順利拍成的劇本,絕大部分新人的劇本根本走不到最後。

好萊塢不缺少劇本,缺少的是機會。

在沒有知名導演推薦,沒有後臺的情況下,想拿著劇本在好萊塢獲得成功那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