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次的結果吧,不行的話再找人幫忙。」林子軒盤算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紅圍脖女孩

林曉玲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電影學院的導演系。

她不是去年的菜鳥了,清楚面試流程。

一般來說,在第一輪面試後,該淘汰的就淘汰了,該選上的就選上了,像她這種要參加第二輪面試的,屬於待定。

也就是說,還有機會,但機會不大。

這一次的主考官不是三個人,只有一個,也沒有考試的氛圍,就是坐在一塊閒聊。

鄭洞添1961年考入京城電影學院,1976年在電影學院任教,拍攝了多部優秀的電影,是華國第四代導演的中堅力量。

他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京城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廠長。

在華國的電影圈,屬於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挑選學生不會找那種死讀書或者性格呆板的人,就算你把理論知識學的再好也沒用,他認為導演要知識面廣,興趣廣泛,對社會生活有感悟能力。

只有瞭解這個社會,洞察社會中的人情世故,才能拍攝出真正有意義的好作品。

鄭洞添和林曉玲隨意的閒聊,就從那部紀錄片聊起。

問起了怎麼想到要拍攝這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用了多少時間,遇到的困難和趣事……

林曉玲起初還有些緊張,後來逐漸放開,她本來性子就活潑,說起來也沒什麼顧慮。

林子軒和馮小剛?

鄭洞添記得今年入圍金牛獎的那部《大撒把》的編劇就是這兩位,還獲得最佳編劇的提名,不過沒能獲獎,這部電影就是由京城電影製片廠拍攝。

京城電影學院和京城電影製片廠只有一牆之隔,他還是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廠長,對電影圈的事情非常熟悉。

一旦提起某個人名,他能很快的捋出一連串的聯絡來。

比如,他就想起張藝謀正在拍攝的那部叫做《活著》的電影,小說的作者正是林子軒。

也就是他不怎麼接觸電視圈,否則會聯絡到更多的事情,這只能說林子軒和馮小剛在京城演藝圈還沒到那種人盡皆知的地步。

有這兩人幫忙,拍攝一部紀錄片不是難事,林曉玲也確實參與到製作之中。

他們用了極少的資金和時間拍攝了一部很有新意的紀錄片,這一點十分難得。

然而,鄭洞添還是無法確定要不要錄取林曉玲。

電影學院導演系今年的招收名額有限,很多人都比林曉玲更有資歷,有幾個人甚至在電影行業工作了好幾年,實踐經驗豐富。

相比較而言,林曉玲在生活閱歷上還略顯不足。

只是如果不錄取的話有點可惜,聽得出這女孩為了報考導演系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鄭洞添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正是在1993年,京城電影學院進行了一項教學改革,允許每個班有一名旁聽生。

這個旁聽生的名額是針對那些專業課成績優異,文化課成績糟糕的學生,或者說有一定藝術特長,不過考試過不了關,還有那些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學生。

對於這樣的學生,先讓他們在電影學院旁聽,過個一兩年再轉正。

電影學院做出這種改革,是為了在招生的過程中更為人性化,照顧那些較為特殊的人員。

「小林啊,今年導演系的招收名額太少,你這個情況不符合招生要求。」鄭洞添商量道,「不過呢,你可以先來旁聽,等明年名額充裕了再轉正,你覺得怎麼樣?」

林曉玲聽到前半句的時候心情跌落到了谷底,聽到後半句立馬就滿血復活了。

「我願意旁聽。」曉玲同學興奮道。

「你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