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夢公司還會為青年導演提供劇組成員和演員,包括後續影片的上映發行。

以此發掘有潛力的青年導演和演員,為好夢公司做好人才儲備。

青年導演扶助基金每年都會有,金額是好夢公司上一年收益的百分之十,公司賺的越多,基金就會越多。

林子軒出席了青年導演扶助基金的新聞發布會。

「電影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青年導演,他們才是這個行業的未來,我們願意為青年導演提供這樣的發展平臺,幫助他們走出第一步,希望他們未來能走的更遠,走向世界。」林子軒如此說道。

看著臺下鼓掌和拍照的記者,林子軒有瞬間的恍惚。

曾幾何時,他還是這個圈子裡的新人,騎著腳踏車,拿著劇本到京城電影製片廠尋找把劇本拍成電影的機會。

如今他坐在臺上,有能力給那些剛進入圈子的新人提供拍戲的機會。

他覺得就該如此。

老人帶新人入行,這是圈子裡的傳承,有傳承才不會斷絕,才有希望。

第六百零一章 鍛鍊

青年導演扶助基金的負責人是林曉玲,由她決定給哪些電影專案投資。

這個基金不注重商業性,偏向於文藝片和獨立電影。

科班出身的林曉玲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她接受過系統的學院教育,拿過國外電影節的大獎,拍過賣座的影片,有著豐富的拍片經驗和指導青年導演的資歷。

林曉玲更容易理解青年導演的想法,溝通起來沒有障礙。

如果讓林子軒或者於東負責這個計劃,他們看劇本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可能是市場因素,本子能不能賣座。

林子軒把林曉玲推出來不光是因為她合適,比她合適的大有人在。

比如說田狀狀,在資歷和人脈關係上都要比林曉玲強。

一方面這是對林曉玲的一種鍛鍊,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她在青年導演中的威信,提高在演藝圈的地位。

以後那些透過這個基金成名的青年導演都要感謝她,這就是人脈。

一千萬雖然不多,按照每年投資五位導演來算,十年後至少有五十位導演接受過林曉玲的指導。

只要有七八位導演闖出了名堂,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這是個得罪人的活,拿到資金的人會感謝我,那些拿不到資金的人肯定會恨我,說起來還是拿不到資金的人更多。」林曉玲計算道。

「你要懂得拒絕,拿不到資金說明他們的劇本不好,說服不了你,你讓他們繼續打磨劇本,明年再來。」林子軒提醒道,「也不是說讓你一個人負責,你可以和電影學院合作。」

林曉玲出身電影學院導演系,導演系的學生缺少資金拍電影。

如今有了這筆錢,電影學院的老師肯定願意合作,推薦優秀的學生,甚至主動參與到計劃中來。

在這個社會上,不能光是單打獨鬥,還需要藉助各種資源。

林子軒只是提點一句,剩下的工作由林曉玲完成,她要整合自己的關係網,擴大交際層面,增加在圈子裡的影響力。

林曉玲邀請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授鄭洞添出面,和電影學院達成了合作協議。

她會優先考慮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從而獲得了電影學院的支援。

鄭洞添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把這位得意弟子誇讚了一番。

鄭洞添和好夢公司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作為圈子裡著名的電影理論家,他對電影行業有著獨特的見解。

就像這次關於《臥虎藏龍》的爭論,他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為這部片子好看,主要是放在什麼框架內去看。

如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