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外語片不能參加單項的競爭,現在可以了,不過提名很少。

這次除了《臥虎藏龍》外,幾乎沒有其他外語片獲得單項提名,所以奧斯卡並不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或者電影界裡的最後比拼。

但是它的影響和檔次是兩個概念,在影響上奧斯卡是其他電影節不能比的。

誰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影響,國內賣碟片的地方都是奧斯卡經典系列,出書的地方也都是奧斯卡寶庫。

這是在義務替美國人宣傳。

有網友提出國內能不能舉辦像奧斯卡這樣的電影節,不是官方的電影節,由電影學院主辦,按照奧斯卡的規則操作。

鄭洞添做出解釋,奧斯卡學院也叫做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它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致力於促進電影藝術發展的非盈利性專業組織,屬於電影工會的一個機構。

國內辦不了這麼大型的電影節,簡單的說就是沒有錢,光是頒獎典禮的這一個晚上就要花掉大概五千萬美金。

目前,國內還不能形成這麼一種評獎機制。

比如國內的金牛獎,雖說也是採取投票,可它沒有這麼多的獎項,讓觀眾來投,觀眾並不專業,沒辦法投。

但是專家來評獎的話,就會受到很多的制約。

另外,華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影響還不大,美國能搞到這個程度,跟美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有網友提出國產電影不是導演不行,而是環境和資金不行。

鄭洞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都不太行。

有人曾說給我兩億美金我也能拍出《鐵達尼號》,這個不太現實,電影是一個工業,生產這樣的產品需要巨大的技術支援。

不能把有技術支援的工業性的東西歸結為一個導演或者演員的才能。

這不是錢多錢少的事兒,而是國內沒有那個工業基礎。

還有網友提出《臥虎藏龍》迎合西方觀眾才能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你會為了迎合西方觀眾或者電影節拍片子麼?

鄭洞添覺得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他拍電影主要的物件還是華國人,不會說哪一部電影主要是為外國人拍。

李桉實際上不算是一個華國導演,他是一個美國導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國外拍,而且是國外的影片,又是在美國受的電影教育。

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也許將來國內會有一些影片,說這些影片的主要觀眾是外國人,或者新一代導演的手中,他們的事業更加開闊,對外國觀眾的需求更加了解,也不是一件壞事,也很好。

那是華國電影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和地位後才會出現的情況。

有網友提到林子軒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有沒有獲獎的可能。

鄭洞添直言林子軒獲獎的可能性不大,劇本包括了原創和改編兩種。

改編劇本包含著原作者的智慧和創造性勞動,但是作為電影的獎項,又不能都給原作者,就單獨設立一個改編劇本。

這個獎項它的提名委員會和投票人都是非常專業搞劇作的人,提名的時候要對比劇本原作和影片來探討。

《臥虎藏龍》是一部武俠小說,沒有英文版本,這給評委的評判增加了難度,評委很難判斷改編的效果。

他們看得是英文版的劇本,不是原著小說,估計理解不了武俠小說的含義。

既然如此,不如選擇他們能看懂,容易做出判斷的劇本。

所以說,林子軒拿獎的可能性非常小。

有關奧斯卡可聊的話題很多,媒體每年都會報導,今年由於《臥虎藏龍》獲得提名,以及網路的發展,報導力度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