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只能算是誇大宣傳。」林子軒糾正道,「想要開啟美國華人電視節目的市場不能光依靠一部《渴望》,還需要更多更好的電視節目,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國內的領導想要儘快看到成果,那就給他們成果,剩下的事情還要咱們繼續做下去。」
林子軒想到過後果,倒是不怎麼擔心國內的反應。
在這個年代,國內和國外的資訊不暢,大家都是報喜不報憂,反正《渴望》在美國播出了,肯定會引起反響,到時候挑好聽的傳回國內就行了。
他會繼續向其他華語電視臺推廣國內的電視節目。
在美國,除了紐約的華語電視臺,還有美國西部的華語電視臺,嚴曉顰就在新澤西州的一家華語電視臺做主持人,是林子軒下一個推銷的目標。
「這樣也行,他們怎麼能想到在國外辦事的艱難,咱們就是勞碌命。」慕姍姍抱怨道。
「別想了,早點睡吧,你明兒還要拍攝紀錄片呢。」林子軒勸說道。
他們是睡下了,由於《渴望》的播出帶來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在觀看《渴望》的華人觀眾裡,有從國內出國的人員,看到電視裡熟悉的畫面,聽著熟悉的聲音,想起家鄉的親人,不由得淚流滿面。
有的觀眾是出生在紐約的華裔,根本沒到過國內,因為對華國好奇才觀看《渴望》。
有些年紀很大的觀眾,是早年移民來的美國,看到電視裡華國的生活,產生了思鄉之情。
由於政治原因,美國的主流媒體對華國的宣傳極少,偏激的媒體甚至把華國妖魔化。
即便是美國的華語電視臺也很少報導國內的新聞,大多是報導香港和臺灣的訊息,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獲取華國國內訊息的渠道太少。
在不少華人的印象中,華國還是電影中的模樣,而那些電影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以描述華國的貧窮落後為主要題材,很難反映華國的真實面貌。
《渴望》是第一部在美國華語電視臺播出的反映華國現實生活的電視劇。
海外的華人從中能瞭解華國國內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百味人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績
林子軒和慕姍姍來到華文電視臺,看了《渴望》的收視率,頗為無語。
《渴望》每晚九點鐘播出,時段算是不錯,即便是沒有大規模的宣傳,可這百分之零點零二的收視率是不是太低了些。
在華國國內,《渴望》的平均收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林子軒就算有心理準備,也被這個數字弄得有吐血的衝動。
沒想到蔣添龍倒是很樂觀,覺得能有這種成績是意外之喜,比他想像中的要好。
在美國,英語電視臺是主流媒體,華語電視臺屬於小眾中的小眾。
加上各家華語電視臺之間的激烈競爭,美國華文電視臺的觀眾不超過十萬,有的華語電視臺甚至只有一兩萬觀眾,這和國內八億觀眾的基數完全沒有可比性。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這麼低的收視率一點都不奇怪。
雖然目前《渴望》還沒辦法和香港電視劇的收視率相比,不過蔣添龍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端,說明美國華人並不排斥觀看國內的電視節目。
或許觀眾剛開始只是出於好奇,然而好奇會逐漸轉變成習慣,只要有好的電視節目,就能留住觀眾,讓他們接受並喜愛國內的節目。
林子軒和慕姍姍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學過傳播學,懂得這個道理。
看來情況並沒有那麼悲觀,道路雖然曲折了點,但前景值得期待。
暫時放下這件事,慕姍姍要藉助華文電視臺的資料庫製作紀錄片,還要和華文電視臺的記者深入紐約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