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把林子軒介紹給這些人,向這些人展現自己在京城華國電視臺的關係。

能夠和華國電視臺內部拉上關係,自然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這是華國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的製片小林,也是《渴望》的策劃,這次過來和花城電視臺合拍一部劇。」陳常樂如此介紹道。

他這樣介紹是拉高林子軒的身價,也顯示自己的不凡。

至於華國電視臺和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是兩家單位這種細節就沒必要說了,懂得人自然懂,不懂得人也不需要解釋。

林子軒沒有說破,跟著陳常樂和這些人打著招呼,收穫了一疊名片。

這裡有影視公司的經理,也有音樂公司的主管,還有來自香港的老闆,那些女人有演員也有歌手,還有電視臺的主持人。

這就是花城娛樂行業的生態圈。

或許是看林子軒太過年輕,他們有點疑惑,不過看到陳常樂這麼看重林子軒,不由得猜疑起來,這個年輕人會不會是京城誰家的子弟。

林子軒淡然的面對這些目光,他不太適應這種場合,主要是語言問題。

華國的地域文化差異很大,花城和香港都說粵語。

如果是在京城,交流自然是用普通話,但這裡是花城,他們不可能為了林子軒在交流的時候改說普通話,林子軒還沒有那麼大的面子。

這就是地域文化的圈子,想要融入進去並不容易。

陳常樂會不時照顧林子軒,把大家談論的話題告訴林子軒。

他沒忘記給林子軒介紹香港的投資人,這人叫周達明,四十多歲,面相上看起來有點傲氣,名片上寫著達明影視公司的總經理。

在花城,董事長和經理不值錢,只要開公司,都能給自己安置一個名頭。

有個段子說的就是這件事,說是從花城的樓上扔下來一塊磚頭,砸死十個人,有九個是經理,還有一個是經理助理。

林子軒和周達明聊了聊,大概明白了這人的身份。

這個時代正是香港娛樂行業大爆發的時期,電影票房屢創新高,單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四千萬,可以說是一個黃金時代。

香港娛樂圈真正的大老闆不在乎內地的市場,當然也是因為香港的電影進入不了內地市場,所以他們主攻的是東南亞和歐美市場。

來花城投資的香港人大多是在香港娛樂圈不得志的邊緣人物,想到內地投機撈錢。

他們在香港有一定的人脈,能夠介紹香港的演員來大陸,也可以投資花城的影視劇。

說到底只是個中間人的角色,實力並不雄厚。

這種人在京城就是頑主和混混之流,憑藉著自身在京城的關係幫著外地人跑關係。

周達明嘴裡說認識香港的那些明星和大老闆,這無疑是心虛的表現,真正有實力的人不需要藉助別人來彰顯自己。

這時候的花城因為對外開放,香港和臺灣的人湧了進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李虹想找的是有實力的投資人,不是這種會隨時跑路的中間商,林子軒表面應付著,心裡已經把這人剔除掉了。

周達明原本對林子軒不怎麼在意,聽陳常樂說起林子軒劇本寫得好,不由得來了興致。

「林小弟,我在香港有關係,你要是有好本子拿給我看,我幫你介紹給大導演,那些導演和我都很熟,拍成電影大家一起賺,現在電影市場那麼火爆,什麼片子都會賺。」周達明傲氣道。

他也是一時興起才這麼說,畢竟大陸的電影和香港的電影型別完全不同。

在他的印象中,大陸的電影都是那種嚴肅的片子,沉悶無比,不過這麼說說又不費事,既給了陳常樂面子,又顯得自己很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