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也不乏諸多對太陽讚美的名字,甚至有很多人都把自己當成是太陽在人間的代言人。比如著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就宣稱自己是太陽神的轉世,自稱“太陽王”。

反正不管怎麼說,從古自今,太陽這顆火熱的星球,一直是全人類最尊敬、最崇拜的一顆星星,從未被超越過。

在很久之前,唐風也不曾想過自己竟然會有這麼一天,來征服和徹底掌控這顆對人類而言最重要的星球,可現在,眼前這顆距離自己不過兩千萬公里的白色火熱星球就是自己這次出來的主要目標,說實在的,唐風心中也是激動異常。

在鸚鵡螺號身後大約3800萬公里的地方,直徑還不到5000公里的水星,正在以接近48公里/秒的速度繞著太陽狂奔。渺小的水星,也只有保持這樣的速度才能保證自己不被太陽那強大的引力拉過去。為了生存,水星必須用全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公轉速度最快的速度一刻不停的狂奔,否則它的下場就是被太陽巨大的引力拉近、拉近、再拉近。。。。。。

當然,水星不會撞在太陽表面上,因為當水星被拉近到一定距離之後,可憐的水星會在太陽那巨大的引力和自身公轉時產生的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會像是一團可憐的土坷垃,直接被這兩股巨大的力量撕扯開來。。。。。。

在太陽系中,沒有那顆行星能夠抵抗的了太陽的吸引力,別說是水星了,就算是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木星發生這種情況,那麼下場也是一樣的,那就是被太陽的引力直接撕扯成碎片。

太陽儘管是一顆氣態恆星,但她的質量實在是太大了。偌大的太陽系,太陽自己就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包括地球、木星、土星等一眾行星、衛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太陽系內所有天體加起來的質量之和,還不到太陽質量的1/713。。。。。。

地球和太陽比起來,就好像一粒芝麻放在一個籃球的旁邊,即便是太陽系中的第二大天體木星,和太陽比起來,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一粒花生米和一個籃球做比較。。。。。。

可是誰又能想象的到,這顆質量足足是地球33萬倍的黃矮星,在形成之初竟然只是一片無序的星雲呢?

按照目前地球上有關於太陽系形成的最流行的星雲假說來講,當年太陽就是從一片混沌無序的星雲或者是分子云中形成的。

在距今46億年前,銀河系獵戶座懸臂的一片橫跨幾光年的分子云在靜靜的圍繞著銀心旋轉著,這片分子云所在的星域,就是現今太陽系所處的位置。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那裡只有一片空蕩蕩的分子云,沒有太陽,也沒有八大行星和眾多的其他天體。

這片分子云如果沒有外力作用影響的話,或許就會這麼一直繞著銀心旋轉下去。但偏偏就在這片分子云的附近,連續出現了好幾次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堪稱是宇宙中屈指可數的極端天文現象,其威力之大是難以想象的。

結果其中的一次超新星爆發,對這片靜靜的分子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這顆距離這片分子云較近的超新星爆發之後,這片分子云受到超新星爆發時所產生的衝擊波的影響,在其中某一個區域超密度區域,導致這片超密度區域最終形成了引力塌縮現象。

因為角動量守恆,星雲塌陷時轉動加快。隨著星雲的不斷塌縮,其中的原子相互碰撞頻率增高,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熱能。其質量集中的中心越來越比周邊環繞的盤熱。然後經過了大約十萬年的時間之後,在引力、氣體壓力、磁場力和轉動慣量的相互競爭下,收縮的星雲扁平化成了一個直徑約200個天文單位的原行星盤,並在中心形成一個熱緻密的原恆星——內部氫聚變尚未開始的恆星。

這顆尚未產生核聚變的原恆星就是初始狀態下的太陽,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