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取烏撒,一路取普定,在曲靖會合,與元軍決一死戰。

烏撒沿途無重鎮,殘元兵力稀疏,但屬於苗疆之地,地勢險惡,不能小覷;普定自古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是進取雲南的兵家必爭之地,元軍有重兵把守。

傅友德與蜀王商議過後,決定派藍玉領七萬精兵,率都督郭英、胡海洋、陳桓趨烏撒;而他與沐英率大軍從普定而下,兩軍在曲靖會合。如此,左路攻烏撒兵力不多,但有足智多謀、驍勇善戰之將坐鎮,可應不備之險;而右路兵力雄厚,可不懼元軍頑抗。

夏子凌由於編在沐英軍中,便隨右路大軍而下。一路上,明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開至普定。在普定城下,果然如大家之前料想的,大軍踢到了第一塊鐵板。

普定府長官萬戶名叫張成,是個漢人,蜀中人士、科舉出身。身邊還有一個達魯花赤(1),名叫孛日帖赤那,曾經是梁王近侍。根據普定城的規模,初步估計駐軍在五萬左右。得知明軍到來,元軍閉門不出,只在城牆上設下弓箭手,在明軍展開攻城架勢之後放箭抵禦。

普定城城牆高三丈有餘、異常堅固,在邊塞城市裡,算是防禦工事非常傲人的。明軍來勢洶洶,人數有守軍的四倍有餘,連攻了兩天竟然毫無進展。

元軍這樣做鐵桶防禦陣勢,顯然是想和明軍做持久戰。雖說這樣一座孤城,若是圍困上一兩個月,沒有補給,軍心也就亂了,要拿下不難,可惜明軍沒有這麼多時間耗。此次大軍從應天開出,及至貴州,戰線拉得太長。過去平定天下的時候,朱元璋佔了應天,可以以應天為腹地進攻湖廣,佔了湖廣,再依託湖廣進軍四川,攻打北部河南、山東等地也是如此,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富足的糧食產地,後勤補給可以就地取材。

而現下的情況卻大為不同,貴州、雲南多山地,糧食緊缺,自進入貴州以後,哪怕佔了城池,官府糧倉裡也是空空如也,百姓生活本就困苦,大明正義之師更不可能向民間徵糧,於是大軍的補給就只能靠綿長的後勤補給線從湖廣運來。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在普定耗上一兩個月,巨大的消耗將是朝廷難以承受的,再想到接下來雲南境內苦戰,這一戰就算勝了也將導致國庫虧空、入不敷出。

於是第三日,傅友德下令沐英率十五萬人猛攻南門。前兩日的試探下來,普定城四座城門中南門貌似防禦最為鬆懈,與其分散兵力,不如集中攻下一處。

沐英先令前鋒營架起投石車,重弩遠端壓制城牆上的敵人,並以十幾門輕型火炮助攻。明初的火炮射程不遠,並且準頭也不好,因此,火炮只能起到威懾的作用,想要幾炮下去把城牆轟塌,是決計不可能的。

這一番狂轟爛炸下去,城牆上的守軍果然折損了大半,明軍開始以盾牌兵掩護,架起雲梯攻城。這時候城牆上的反擊就開始猛烈起來了,石頭、弓箭和火彈如雨點般砸下。第一撥攻城計程車兵幾乎無一生還,紛紛戰死城下。

然而,沐英冷著臉下達了第二撥攻城的命令。戰爭就是如此殘酷,既然要不計代價快攻,那麼今日的傷亡大家也早已料想到了。

幸好元軍畢竟不是鐵人,這麼四五撥猛攻下去,終是有一些士兵爬上了城頭,開始和城牆上的守兵近身搏鬥。取得初步成果之後,夏子凌率隊在第六撥攻城部隊中,也開始攀上了雲梯。

夏子凌靈活地躲避著城牆上的箭雨,向上攀爬,在這樣殺紅了眼的時刻,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妄想躲避保命什麼的完全沒有可能,只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然而明朝的戰爭比古時更為可怕的是火銃的出現,明初的火銃射程不遠,準頭也不好,攻城士兵不可能在攀爬過程中使用,而城牆上的敵人就不同了,譬如在城牆左角,就埋伏著兩個火銃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