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樣做的。我們把定為‘阿波羅11號’標記的徽章,當做我們三個人的共同心願,精心地放到月面上。”
。 想看書來
凱旋的英雄(2)
最後是阿姆斯特朗發言:“致使我們這次飛行成功的是迄今為止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探明宇宙真理的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從事阿波羅計劃的所有人員、美國人民、政府和議會、產業界。現在,我向他們以觀看這次電視節目的全世界觀眾表示崇高的謝意。”
這次電視轉播,歷時10分鐘,於19時15分結束了。
轉播結束之後,“阿波羅11號”的三位成員開始休息,明天將是他們重返大氣層的日子,前面的路又是一次考驗。
一切正常,時間很快就到了7月24日中午。這時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飛船在重返大氣層的時候必須先將服務艙拋棄,讓服務艙自行衝入大氣層燒燬。分離後的指令艙須將隔熱盾置於其前端,這樣飛船在衝入大氣層的時候才能夠保持艙內宇航員的安全,因為飛船在高速中與大氣產生摩擦會產生巨大的熱量,不過幸好這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飛船以每秒約為11千米的高速進入大氣層。它強大的衝力與大氣層產生強烈摩擦,使放熱罩的溫度高達3000度左右。火焰從指令艙底直竄到它的周圍形成一條長長的火尾,像流星一般從天空中劃過。
進入大氣層18秒後,指令艙周圍的高溫空氣已使指令艙的電波不能傳播,隔斷了艙內人員同外部的電訊聯絡。預定通訊斷絕時間約3分45秒。指令艙漸漸減速,沿斜線下降飛行。
與此同時,地面的搜尋人員正全力捕捉“阿波羅11號”的身影。而三位宇航員在下降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速度減低,艙內的重力也開始逐漸增大,他們發出的聲音顯示他們正在忍受來自於下降的壓力。終於在預定時間之後的不久,“阿波羅11號”與地面的通訊聯絡恢復了。當“阿波羅11號”下降到8千米高空時,宇航員開啟了小型副降落傘,然後在大約4千米高空開啟了三個大型主降落傘,使飛船速度減慢,並徐徐地降下來,濺落在太平洋上。
飛船是大頭朝下進入水中的,這時宇航員們使艙頂的三個氣球充氣,不一會兒船艙就翻了過來。這時是7月24日12時49分。最後一道難關終於過去了,現在他們的唯一工作就是等待海面搜尋人員的來臨,因為他們已經平安地濺落在海面上了。
這時,在預定降落地點,美國配置了強大的撈救艦隊,為了撈救三位宇航員和他們的飛船,共派遣了近7000名海軍,9艘船隻和4架飛機。主要撈救船是長期服役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它停泊在夏威夷西南方向約1200千米的海面上。航空母艦上共有2200人。他們提出了“大黃蜂+3”這個口號,用此表達該船在返航時船上人員將比由珍珠港啟航時增加3個人。
在“阿波羅11號”登月飛行前,在美國曾暢銷過一本科幻小說。書名叫《比拉流星菌種》。內容是說航天員如何從外空帶回一種可怕的病菌並肆虐地危害人類。在此背景下,美國生物學家雖懷疑月球上會有什麼病毒或細菌,但國家科學院寧可信其有,並對從月球返回後的航天員及其物品制訂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因此休斯敦專門在“大黃蜂號”上設定了活動隔離室,三位返回地球的宇航員要在這個隔離室中被隔離3天,然後再到休斯敦的月球資料研究所去。
為了迎接三位英雄的平安歸來,美國總統尼克松專程來到“大黃蜂號”上參加迎接三位宇航員歸來的迎接慶典。隨從尼克松總統的還有其他幾位政府重要成員。與此同時世界上近百個國家約5億人坐在電視機旁觀看“阿波羅11號”的返航,至少有十幾億人在收音機旁邊收聽實況播音員的描述。
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