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劉表深知,當初他對向雲出兵雖然理虧,但也可借朝廷命令以此掩飾,可此次向雲不過是借道荊州,他再無故出兵追殺,恐不僅會遭到世人厭惡,更會因此將向雲得罪死,兩家徹底交惡,引得向雲全面反撲,再無緩解的可能。

有著這層考慮,向雲也猜測,以劉表愛惜名聲的性格來看,即便發現了他的行蹤,恐怕也不會阻攔,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私下對向雲痛下殺手的可能。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向雲明顯不可能因此停步,此次北上冀州,勢在必行。

這並非向雲傻,非要因探望趙風而意氣用事,甚至不顧自己安危,其實,向雲此次北上,除了探望趙風外,還有一件對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件事做成,很有可能會印象到他日後勢力的發展。

。。。。。。

帶足乾糧和水,眾人從成都出發到江州,這一路都是在自己地盤,自然不可能有什麼事,眾人策馬賓士,僅用一兩日時間便到。

此時的巴郡,在張遼鎮守下,頗具規模,張遼為人謹慎,從未鬆懈,日夜操練兵丁,如今的巴郡,屯兵數量僅次成都,多達兩萬精銳。

巴郡山川縱橫,地理位置險峻,可別小看這兩萬巴郡將士,這些土生土長的巴郡人,若論起作戰勇猛程度,恐怕不會比北方的差,故而,在戰國時期便有巴國人善戰一說,最難得的是,巴郡緊鄰長江,因此巴郡士卒,可謂水陸戰皆通。

經過江州,向雲並未太過打擾張遼,眾人僅僅休息一晚,便補足了一下,繼續往永安而去。

途中,路過涪陵,向雲倒是順道看了看甘寧。

甘寧並未辜負向雲的期望,從被向雲派遣到涪陵以來,甘寧便以他錦帆賊的名頭,招降了涪陵各地水賊,並按照向雲的囑託,開始在涪陵訓練水軍,建立造船坊,大肆招募工匠,製造船隻,一切,皆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見甘寧將涪陵治理的不錯,向雲也算放心不少,並未過多逗留,與眾人全速往荊州而去。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向雲還是儘量打算隱瞞行蹤,故而,當眾人到達臨江時,便在臨江購買了些輕便的貨物,運了幾個馬車,偽裝普通商隊,減緩速度往永安而去。

由於貨物並不沉重,並未太過影響速度。

趕路是乏味的,一路上,眾人過夔關,過永安,謹慎前行,倒也並未出現意外,十天後,順利到達荊州夷陵。

夷陵,位於風景秀麗的長江西陵峽岸,長江中上游分界處,屬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為“夷陵”,素有“三峽門戶”之稱。

在歷史,東吳與蜀國之間著名的夷陵之戰便在此展開,也是在此地,蜀國遭到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到達夷陵,便可轉道長坂坡,過襄陽、樊城、新野,一路直上中原。

不過,到達這裡時,眾人卻是不再同行,分成了兩路,趙雲與典韋二人領著五十個侍衛,直走長坂坡,往襄陽而去。

而向雲,卻與王越、寒香二人,領著五十個侍衛,過江陵,往沔陽而去。

為何要走沔陽?原因有二,其一,向雲如今已在劉表的地盤,他們的行蹤雖然隱秘,但並不敢保證必定能逃過劉表的眼線,固分為兩路,可分散劉表注意力,讓其減輕警惕。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點,向雲往沔陽而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不久前得到訊息,他的昔日好友,荀攸,荀公達便隱居此處,且與沔南名士黃承彥相交深厚。

說起來,荀攸當初與何顒、鄭泰合謀刺殺董卓未遂,後在在史阿的幫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