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死了的戰友從戰場上搬出來,沒有那麼大的地方放,都暫時羅疊在一起,堆成一座座的屍山。
四面八方吹來的冷風,空洞而冷寂,曠野巨大那麼多的人卻如此的寂寞。
這一仗勝了,下一步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未知的命運。她不懼死,不過若死在自己人手裡,就真他媽糟透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西北軍統領徐橫帶火炮營與火銃營追擊瓦剌殘餘兵力,從涼州直趕入臨潼關。
十二月二十七日,西北軍一萬人列陣,郭文鶯帶兩千騎兵精銳分列側翼以作掩護,與瓦剌主力五萬餘人,在瓦剌邊境面對面列陣,足有十餘里寬。
西北軍左翼最先受到瓦剌騎兵衝擊,騎兵猛烈衝上來,帶著排山倒海的巨嘯,衝的左翼騎兵宛如海浪中漂浮的樹葉。
這一回瓦剌騎兵幾乎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似乎要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這一次衝擊之中。
隨著一聲令下,西北軍火炮開火,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隆聲,一個個炮彈在密集的兵陣中炸開。緊接著火銃營迅速向陣前靠攏,按照日常訓練那般分成三列,在指揮官揮著令旗一聲令下,萬銃齊放。
瓦剌騎兵身後的步兵陣還在受著西北軍火炮的蹂躪,前衝試圖毀掉火炮的瓦剌騎兵被這一陣密集的火銃齊射打蒙了,衝在前面的瓦剌軍紛紛落馬。
齊射過後,西北軍火銃營立刻撤向軍陣兩翼,一直藏於陣後的路唯新騎兵向瓦剌大軍發起了衝擊,再後面,便是手拿長矛的步兵陣,一排排戰車在一旁排列整齊的護衛著,還沒開打便已嚇得飽受它虐待的瓦剌騎兵,一陣膽寒。
這是西北軍與瓦剌軍的最後一戰,此戰只打了一天便宣告結束,瓦剌軍潰不可擋,被徹底趕出南齊境內,困擾南齊長達七年的兩國戰爭,終於在南齊的勝利之下,被畫上了句號。
十二月二十八日,西北軍撤軍,返回西北大營。十二萬西北軍出營,等回來時已經只剩五六萬了,讓還活著的將士們不勝唏噓。每個士兵身上都掛了一兩塊袍澤兄弟的身份牌,這是象徵士兵身份的身份牌,人活牌在,人死留牌。至此,二十萬西北軍,打得也就剩下這點人了,雖是打了大勝仗,人人臉上卻沒有太多的歡顏,都在心裡默默地為死去的兄弟們致哀。
本來計劃要打一個月的戰爭,在郭文鶯的指揮下,不過二十天就徹底結束了,此戰創造了西北軍戰無不勝的神話。二十年以後還有人在津津樂道,那些退伍回家的西北士兵,無比自豪的立於人前,向後代子孫回憶當年爺爺是如何的驍勇。
十二月三十日,在大年三十,南齊舊曆年大肆慶賀,燃放煙火的這一日,瓦剌向南齊遞交了降書。南齊朝廷議和的聖旨,頓時成了自打自臉的最有效工具。
十二月二十九日,西北軍凱旋而歸,裕仁關關門大開,迎接這些凱旋歸來的將士。
不過接下來的也不是什麼掌聲,而是站在他們面前的五萬南軍,以及大將軍王雲恆略顯陰沉的臉。
第一百一十七章 撤軍
郭文鶯一看時機差不多了,下令一直等在陣後的西北軍騎兵縱馬衝了出來。
兩翼是床弩施放的強勁而密集的弩箭,間或夾雜著火炮的強大火力,四面迎頭砍過來的都是經過改良極為鋒利的大刀,瞬間砍翻了一大片。在這隊無堅不摧的騎兵之後,隨行的是三隊前後分列的火銃營,一陣火銃射出,掩護著騎兵猛烈衝鋒。
瓦剌鐵騎還從未遭受過如此的打擊,隊形很快就已散亂了,呼喊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不過瓦剌鐵騎既能打得西北軍幾年抬不起頭,自有其過人之處,再加上郭文鶯指揮的西北軍騎兵人雖勇猛卻不戀戰,只在瓦剌騎兵陣中左右突馳了一番就快速離去,所以,瓦剌騎兵雖折損了不少,卻仍是衝到了西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