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彝與蔣班投降司馬昭後,恰逢全端的子侄全禕、全儀犯了國法,與全氏部曲護送全懌母親投奔魏國。

司馬昭大喜,鍾會模彷全禕、全儀的字跡,寫了勸降信,使人送入壽春城中。

信上說孫綝惱怒全端等作戰不力,想要殺盡全氏族人。

孫綝為人驕橫兇虐,為了上位,輕於殺戮,連朱異這種國之重將和自己人都殺,更不用說全氏一門。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全端是信了。

全端、全懌、全靜三人當即率領部曲突出城去,向司馬昭投降。

壽春城中士氣更加低落。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諸葛誕此時才如夢方醒,大造攻城器械,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

然而司馬昭早有準備,新徵集的大軍全部趕來。

王基與陳騫佈置的工事塹壘甚峻,鹿角相疊,表裡再重,厚重如山。

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器,弩失及石雨下,淮軍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傷亡慘重,諸葛誕不得脫,復還入城,然城中糧食越發枯竭,不斷有淮北士卒逃出守城,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一概寬宥之,令其在城下招降納叛,動搖城中最後的一點軍心。

勝利即將降臨在司馬昭頭上。

諸將皆欲求戰,王基和石包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應該給諸葛誕一擊。

司馬昭道:“誕之逆謀,非一朝一夕也,聚糧完守,外結吳人,自謂足據淮南。欽既同惡相濟,必不便走。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將使同戮。吾當以長策縻之,但堅守三面。則誕、欽、諮等必成擒矣。”

與諸葛誕、文欽一樣,唐諮也是魏國的叛將,黃初六年,利城郡叛,推安遠將軍唐諮詢為首,被魏軍擊敗,由海路逃入吳國,官至左將軍,封侯、持節。

司馬昭穩如泰山,城中的諸葛誕卻如熱鍋上的螞蟻。

每年的夏秋之際,便是淮南的雨季,淮水暴漲,直接淹到壽春城下,沖毀司馬昭的營壘,然後諸葛誕揮軍掩殺,重現當年關羽水淹七軍的盛舉。

若戰事順利,別說割據淮南,直接入主洛陽都有可能。

這個計劃在他腦海中徘迴了數年,比起王凌和毌丘儉,諸葛誕更精於算計。

每年他都會觀察淮水,年年如此。

起兵之前,他還請過精通天文之人預算過,淮南將有暴雨……

然而頭上的浮雲都飄了大半年了,越來越厚重,卻一滴雨也不下。

此時此刻,他再也不相信什麼命中有二水相助的讖言,因為馬上就要面臨絕食的困境。

每天逃走計程車卒有數千人。

逃又逃不出,坐困孤城,部眾離散,其心情可想而知。

正煩悶時,文欽建議乾脆遣散淮北之軍,以節省糧食,壽春城交給他麾下的吳軍堅守即可。

壽春城中唯二的戰力就是淮北士卒與豫州軍,其他七八萬的淮南軍,如當年的毌丘儉部眾一樣,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

諸葛誕自然不會聽從。

文欽卻固執己見,一次又一次的找諸葛誕商議。

兩人早在曹爽掌權時期,便素來不和。

文欽自恃曹爽庇護,橫行無忌,粗勐無禮,多次頂撞上司,既得罪了當時的揚州都督王凌,也得罪了時任揚州刺史的諸葛誕。

見諸葛誕不採納自己的建議,文欽滿腹怨言,私下埋怨諸葛誕謀算太多、行事拖延,以致有今日之困。

諸葛誕聞言大怒,伏親兵死士而殺之。

文欽之子文鴦、文虎、馬隆等在小城中駐守,諸葛誕擅算計,自領大軍在城中駐守,而令吳軍在外死戰。

聽聞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