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溫煦的陽光灑在大地之上。

楊崢兌現承諾,從奴隸軍中挑選一萬七千餘人轉為正軍。

沒被選上的,也賞賜了糧食和鹽。

劉珩為親兵都尉,皆加副統制之銜。

驍騎營和銳步營各擴充至六千至八千不等。

又增設越騎、先鋒、攻堅三營。

驍騎走精騎的路子,由蒙主之,越騎則招攬羌胡擅騎射者,以周煜主之,先鋒、攻堅則是步軍為主,摻雜少量騎兵,不設主將。

麾下兵力擴張至五萬一千三百餘人。

每屯設宣義郎,主管士卒思想教化,鼓舞士氣,監督軍中風氣。

張特為東面統制,屯銳步、攻堅二營於金城。

周煜為西面統制,屯越騎營於西海。

尹春為南面副統制,屯先鋒營於大榆城,控鎖河曲。

楊崢領親衛、驍騎二營鎮西都。

漫山遍野都是歡呼聲。

連春耕都賣力起來。

親衛營擴充至一萬二,具裝騎兵一千五百餘,輕騎兵兩千五百餘,重甲刀盾兵三千,弓弩手三千,斥候一千餘,親兵一千餘,皆有楊崢直轄。

龔飛稚、羅虎子、鄂山石、樸進、杜河等五z將副之。

周放鎮守臨羌,袁效鎮守安夷,邵通鎮守龍耆。

在與杜預細細商議之後,建軍謀司、屯田司、宣義司,皆由楊崢兼任。

杜預以長史領軍謀副司丞,魯芝、張特、周煜、姜伐野皆為參軍。

屯田司太大,權力也重,很多奴隸拿起一根竹竿就是兵,楊崢不得不兼任,以楊濟、楊囂、趙登為副司丞。

宣義司只是牌子先掛起來,很多青營選拔出來的宣義郎剛剛赴任,需要歷練,以待日後提拔。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宣義郎暗中考核評估後,一些羌人將領被提拔起來。

尤其是餘胡,被提為積石山守將,領兩千人,鎮守積石堡。

破羌之戰,功勞最大的是蒙,血戰破胡廣、胡岐兄弟,其次是周煜、孟觀、龔飛稚。

形勢最危急的時候,楊崢幾乎認為周煜已經叛變了。

當然,在那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楊崢可以容忍他的猶豫。

而且戰後,周煜也送來了司馬家使者師纂的人頭。

這段時間九野營也搜出不少密信,不是給陳泰的,就是給郭淮的。

多是地方上的漢家大戶,以及魯芝麾下亭長一級的小角色。

不過讓楊崢欣慰的是,從軍中出去的信只有三封。

是誰,楊崢沒興趣知道。

這三人沒有造成任何災難性後果,說明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力還是很強大的。

其實只要制度上沒有漏洞,羌胡將領也翻不起大浪。

如同盛唐之時的安祿山,其實是鑽了唐玄宗人事上的漏洞。

經歷此戰之後,楊崢反而覺得在面臨洛陽朝廷的壓力時,羌胡將士反而比漢軍可靠一些。

宣義司成立後,

接到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宣揚羌漢同宗、羌漢一體。

在軍中、地方大力宣傳。

當著諸將校的面,楊崢把所有的信都燒了,“以前是以前,以後是以後。”

將校們一個個面露佩服之色。

但同時也有些驚懼,密信為何會出現在楊崢手上,這本身也是一個警示。

框架搭建起來,肯定有不完善之處,但會慢慢改進,不用急於一時。

楊崢與杜預巡視金城郡諸城。

奴隸大軍已經返回各自的屯田。

鄧艾軍俘虜一隊一隊押往田間,親衛營提著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