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廖志國陣營開啟缺口,卻苦於無從下手、更無明顯成效。眼前,如果徐曉凡能夠倒戈,也許就能從他那兒取得重大突破,獲悉廖志國夫婦收受賄賂、以權謀私那些具體事實。
那個教育局常務副局長鬍春來,則是苗長林、賈大雄的一個鐵桿親信,別看名次排在最後,卻是他們最希望成功的人選。按照賈大雄的如意算盤,只要運籌得當,胡春來極有可能後來居上、爆冷勝出。
總之,賈大雄準備的兩套方案,於他而言,並無好差、優劣之分,只有更好與最好之別。而對廖志國來說,則可能個個是倒鉤,處處有陷阱,一旦選擇不當了,則會讓組織部這個重要人事陣地,又一次完全落到“三劍客”手裡。
16
現在,就得專門說說教育局常務副局長鬍春來了。
胡春來其人,本是陽東區中學教師出身,精通理科各個門類,尤其在高中數學、物理兩門更為拔尖。早在三十出頭的年紀,就已經是中學特級教師、市級課題帶頭人。當年,苗長林擔任陽東區長時,胡春來做過中學校長、區教育局長,是個在全市教育系統內小有名氣的專家型領導。
細說起來,像胡春來這樣的人,如果一直在校園和講臺上堅守下去,也會大有前途,不說成為葉對陶、季羨林之流的教育大家,至少會在一定範圍與領域獨領風騷。只可惜,一旦入了仕途這一旁門,反倒使其專業荒疏、特長不再,前程未必有多光明。
熟悉中國當代史者皆知,解放初期一陣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之後又有一陣子,為了表示對知識與人才的尊重,風行讓專家學者轉行從政擔任領導幹部。其實哩,現在看來未必是件十全十美的好事。就說解放初的那些專家吧,歡天喜地擔任了各級領導,整天忙於繁雜的行政事務,又不得不捲入種種撕扯不清的人事糾葛,不消三五年,自身的業務專長漸漸不再,專家隊伍裡便減少了許多拔尖人才。更為可惜的是,此後不幾年,反右、文革風潮中的大量受害者,恰恰就是這批從專家轉任領導的當權派,因為這批人不改知識分子天生的率真,說話辦事不喜耍手腕、玩權術,很快就成為應聲而落的槍下之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批精英,雖然趕上了開明、開放的好時代,其中不少人在各級領導崗位上頗有建樹,也從根本上扭轉了幹部隊伍知識不足的狀況,可畢竟還是使其中一些人放棄了學術專長,而且也並非人人能都成為不錯的黨政官員。
中國式秘書3 第三章(8)
還是回到胡春來。他在陽東區由講臺步入政界,因為長期在苗長林治下工作,彼此交往頗頻繁,更因為性情相投的緣故,相互間漸漸貼緊,密切程度已然超越普通上下級關係,並因此而與賈大雄、於樹奎等苗氏圈子中人走得很近。等到苗長林離開陽東擔任陽城市府副市長時,就將他推薦到陽城中專擔任了副校長,後來又提拔為校長,官職由正科而至正處。前些年,市教育局需要補充一位副局長兼教育工委書記,考慮到局班子中外行偏多,賈大雄第一個想到胡春來,遠在省裡的苗長林也表示支援。從中專校長到兼任教工委書記的副局長,職級上雖然屬於正處職位的平行移動,可由區區一校到泱泱一市,執掌的權力範圍不可同日而語。況且,賈大雄當時就有想法,未來將繼續運作胡春來主政教育局。
憑心而論,胡春來雖然在官場廝混多年,身上卻依然頗多書生意氣、學者性情,遇事敢說敢當,不善收斂藏掖,不是過去工農幹部的那種大炮,而是多少有些知識分子的耿介。這種性格,在陽城政界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