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數百里,是最佳的遊擊地點。

船隊從長江進入瀏河之後,第一站就是劉家港,這個曾經的天下第一碼頭。當年三寶太監鄭和率領他的無敵艦隊就是以劉家港作為母港,往來於大明和西洋之間。

曾經的劉家港“官第甲於東南,稅家漕戶,番商賈客,輻湊而云集;糧艘商舶,高牆大桅,集如林木;琳宮梵宇,朱門大宅,不可勝記,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

自從明朝中頁倭寇之亂以來,朝廷執行了嚴格的禁海令,再無官方組織的航海之旅,劉家港,這個天下第一碼頭也漸漸的沒落了下來。

到了明末,由於朝廷禁海,劉家港口亦逐漸萎縮。“天下第一碼頭”海運千艘、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已不復見,現在的劉家港只是一個普通的村鎮。

在劉家港設立有一個千戶所,可是隨著港口的沒落,千戶所也不受重視,軍戶們已和普通的農夫無異。當第二鎮兩百餘艘船隻組成的龐大船隊經過時,除了早晨在河邊洗衣服的村婦驚慌的抱著盆子逃走之外,再沒有人前來過問。

永樂年間的瀏河,水面寬闊達兩三里,能行駛五千料以上大海船,可是到了明末時,水面的寬度只仍然有兩裡左右,雖然船隊中有十幾艘三桅海船,但是仍能在河中行駛。

船隊行駛在瀏河之中,兩百餘艘拉出了足有三里多的長度,瀏河上往來行駛的船隻紛紛靠向岸邊躲避。船上的船伕和兩岸的百姓驚慌的看著這支打著明軍旗號的船隊。

所有船隻在任興凡的命令下一路西行,好不停留。

根據出發前任思齊的安排,第二鎮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攻略太倉州!

在明清蘇州的官場上,素有“金太倉、銀嘉定、銅常熟、鐵崇明、豆腐吳江、叫化崑山、紙長洲、空心吳縣”說法,這是官員們對蘇州一州七縣的評價。說的就是太倉的富庶,在太倉當官,知州比知縣品級高不說,還因太倉倉儲眾多得到的油水豐富。

洪武26年,朱元璋命令在太倉南碼頭興建運倉,建成倉房919間,貯存國家糧食。明初時每年有上百萬石漕糧從太倉出發走海運到北方。後來隨著禁海,太倉的地位沒落了下來,可是這裡的倉庫還在,青浦、嘉定一帶的稅糧都在太倉集中,然後透過瀏河進入長江,再沿著運河運到北京。

明初時在太倉附近設有太倉衛和鎮海衛兩個衛所負責保護“天下第一碼頭”和糧倉重地。後來隨著海運的廢棄,劉家港的地位不復存在,可是兩個衛所卻保留了下來。嘉靖年間,為了防倭,設立蘇松常兵備道,駐紮太倉州,節制蘇、松、常、鎮四府兵備糧儲。太倉州糧倉常年儲備著四府的軍糧,儲備據說達百萬石之多!

所以第二鎮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攻佔位於瀏河岸邊的倉城,奪取那裡的糧食,派船運回崇明島。

兩百多年來,太倉州兩個衛所的衛所兵早已沒了明初時的戰力和血性,軍戶們和其他衛所兵一樣淪為了農夫。當多鐸派出的招降使者到達太倉州時,太倉官府和衛所兵均立刻向滿清投降。

據敵情司細作的報告,目前太倉州的駐軍為綠營兵張天福部,有士兵五千餘人,為的就是保護太倉的倉儲。對第二鎮來說,奪取糧食的難度不可謂不大。雙方士兵數量差不多,可是一攻一守,加上第二鎮中老兵只有千餘,想打敗張天福不是那麼容易。

太倉州的倉庫就設在瀏河北岸碼頭,為的是裝運糧食的方便。當然為了保護糧食的安全,倉庫的四周修築了圍牆,修成了一座倉城。

第二鎮崇明軍的到來,早就引起了太倉州的注意。二百多艘船隻行駛在瀏河河面上,想不讓人知道都難。

當船隊剛剛靠近太倉州倉城之時,就有數千清軍湧到了岸邊,試圖阻止明軍靠岸,帶隊的正是綠營兵總兵張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