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任思齊深深的吸了口冷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李彥直說得對,自己現在該做的事不是趕往揚州,而是迅速收集船隻,佈置長江防線。把所有的船隻都收集到長江南岸,即使清兵攻下揚州,也無法越過長江。
而且現在清兵還未到揚州,增援的事情不用那麼急,可以留到以後考慮。
在任思齊的命令下,岱山軍士兵乘船出發,收集鎮江附近所有船隻。
明末的江南水運極為發達,南北運河又是在鎮江與長江交匯,附近的船隻不要太多。
對於普通的渡船客船,岱山軍不去管它,凡是所有大船,所有速度快適合作戰的船隻,統統奪下,連同船上的船伕一起弄到了水營。
幾日的功夫,收集到了五百餘艘江船。
就在任思齊積極佈置長江防線之時,從南京的命令到了鎮江,朝廷的命令讓任思齊大吃一驚!(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雨飄搖的弘光朝廷
南京,位於皇宮內的內閣值房。
首輔馬士英和內閣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相對無言,處於極度的震驚之中。
在他們面前的案几之上擺放著一份軍報,可是三人誰也沒有勇氣拿起軍報仔細閱讀。
靠著擁立之功、靠著陰謀把史可法排擠出朝廷,馬士英成了南明朝廷的首輔。可是他的才幹根本不足以撐起這天下的亂局,他的能力就連朝堂都無法穩定。
自弘光登基,短短的一年內,南明朝廷先後發起了三次大的黨爭,大悲案、偽太子案,童妃案,朝廷之上一片混亂,大臣們整日爭吵不休。東林黨人在禮部尚書錢謙益的帶領下不斷向馬士英發起了攻擊。
而弘光帝酗酒好色,逐歡追樂,其昏庸程度比大明曆代君王都甚,根本不已國事為念。
軍國大事都是馬士英一言而決,可是朝堂政爭馬士英無比的熟稔,靠著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盧九德勾結,把東林黨等一派反對勢力牢牢壓制住。
可是對於真正的軍國大事,馬士英卻完全抓了瞎。
此刻看著面前的軍報,馬士英只覺得眼前發黑,就想一下子昏睡過去。
南寧侯、平賊將軍左良玉率領二十萬大軍離開武昌,順江而下,要清君側!
清君側,清的可不就是自己嗎?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破船又遇打頭風,滿清大軍已經自歸德南下,即將兵臨揚州,左良玉又率令部下二十萬大軍造反,難道大明要亡了不成?
“首輔,你要快拿個主意啊!”大學士王鐸在一邊連聲催促著。
聽了王鐸的話,馬士英苦笑了起來。大明的重兵都在江北,南京城內的都是戰鬥力低下的雜牌部隊,雖然還有好幾萬人,可是戰鬥力都差得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又有什麼辦法!
“調靖南侯黃得功部趕赴蕪湖,堵住左良玉大軍。給史可法傳旨,讓他火速派遣軍隊奔赴蕪湖,會同黃得功一起抵擋左良玉!”仔細沉思良久,馬士英下令道。
“首輔啊,清兵即將到達揚州,史閣部恐怕沒法分兵啊!再說,揚州到蕪湖千里之遠,恐怕到達蕪湖就晚了。要不我親自帶兵去蕪湖算了。”王鐸毛遂自薦道。
王鐸一介文官,哪裡有勇氣領兵去和強大的左軍廝殺,他不過是想借機掌握兵權而已。亂世之中,只有掌握一支軍隊才能抱住自己的性命。
馬士英沒想到一向文弱的王鐸竟然有如此勇氣,心中不禁有些感動。可感到歸感動,把南京城內不多的軍隊再交給王鐸是馬士英所不願意的,城中有軍隊,馬士英才能有安全感。
“就不勞覺之兄辛苦了,有靖南侯在,想必能擋住左良玉軍。”
“可是靖南侯手裡才四萬多軍隊,怎可能擋住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