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見過這個婦人幾次,只是皇帝確實是和李閣老在商議國事,周氏以各種理由潛進李府聽了兩人的談話。

周氏的回覆打消了皇后的猜忌,只是在皇帝宣佈太子降生的時候她又想到了李閣老那個長相甜美的堂妹!

“原來他才是太子的生母!”。李凌不由得多看了幾眼這個婦人,卻沒有再打攪她!

如果鄭旺的女兒在這裡的話她一定也會認出這個婦人,因為她當年為了生活曾經在李府做過兩個月的奶孃,她所侍奉的就是這婦人所生的公子。

這才是皇帝投鼠忌器的真正原因,他害怕鄭旺和自己的女兒還有聯絡,更害怕對方知道太子生母的事情。

在皇帝心裡鄭旺就是一個誣賴,他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若是對方將事情揭發出來,那就太麻煩了!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八章議親

第二百三十八章議親

狀元康海在監牢裡關了幾日之後終於被釋放了出來。

這段時間裡發生了很多事情,朝堂上風起雲湧,即便是皇帝也經歷了大起大落。

康海同樣是如此,他親眼見證了鄭旺和他女兒相認的過程。

這個傳言中生了太子的婦人根本就沒有進過皇宮,她早在十幾年前就嫁給了一個獄卒。

世事就是這麼奇怪,在看到鄭家父女被李凌揭穿身份的時候康海的信念徹底崩潰了。

他原來以為自己的堅持是對的,皇帝的確不應該為了所謂的夫妻之情給拋棄太子的生母。

這個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確是幼稚的可笑,僅僅聽了別人的幾句議論就敢當眾頂撞皇帝。

若不是皇帝寬宏大量,而李凌又恰巧破了鄭旺造謠的案子,只怕他還有在大牢裡待上很久。

除了皇帝,他確實還應該感謝李凌,竟然對方揭發鄭旺的本意並不是為了他。

只是他所不知道的,自己只所以能夠聽到那些人的謠言,完全是有人刻意為之。

殿試結束以後,禮部奏請,將新科學進士按照名次勒於石碑,開列姓名、籍貫。

將石碑置於國子監以激勵後輩學子。

殿試取中的進士,由禮部諮送吏部,不再進行科考,即授之以官。

而吏部甄選官員的時候,也正是進士們春風得意的時候。

科舉塵埃落定,京中的大戶人家開始為自家的女兒擇婿了!

榜下捉不婿興盛於宋朝,當時的進士們不管貧富,無論美醜有可能被人捉婿。

而到了明代,這些權貴們在選擇女婿的時候則更注重於進士們的意見,相對來說杜絕了盲婚啞嫁的可能,更加不會出現古稀進士娶妙齡妻子的現象。

一甲三名進士當中,狀元康海已有妻室。

榜眼和探花卻已有了婚約,京城的權貴們只好將目光轉移到了二甲乃至三甲進士的身上。

康海三十餘歲,早已娶妻多年,他的妻兒們正在老家翹首以盼。希望他考中以後光宗耀祖,一家人也好過上好日子。

雖然巧雲答應醉花樓要留在那裡一年,但是老/鴇最後還是做了讓步,讓他自己贖了身子跟隨林三一起上京趕考。

原因無他,林三順利的考中了舉人,再加上李凌自從出海以後威名越來越強盛,醉會樓的幕後老闆也不得不改變主意。

李凌住在李府,其他的人想要過來提親根本就不可能。

更何況李凌不僅已經訂親,他和李閣老女兒的關係也是剪不斷理還亂,這個時候沒人自討沒趣前去說親。

明朝官員俸祿很少,而且對貪管汙吏的處罰極其嚴格,不少官員為了保持清廉,他們還是願意和這些豪門貴女們結親的。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