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兜裡也是有小金庫的!

說起這個烤鴨吧,算是京城的一張名片了,全聚德嘛。不過在老京城人眼裡,全聚德並不是最正宗的,正宗烤鴨應該是崇文門路口,哈德門飯店一層的便宜房烤鴨店。如果按照歷史來算,便宜坊比全聚德要早很多,它當年是從清朝宮廷把烤乳豬的方式用在了烤鴨子上,一直到了清末,才有了前門外的全聚德。

雖然都叫烤鴨,但是便宜坊是燜爐烤鴨,而全聚德是掛爐烤鴨。燜爐就是用秫秸杆把磚爐燒熱,然後把鴨子送進去,關上爐門進行烤制,爐門關上之後就不能開了。什麼時候熟、什麼時候出鴨子全憑大師傅的經驗,所以對技術要求比較高。而且由於是在封閉環境下依靠爐膛的熱度慢慢烤,鴨子內體的脂肪和水分流失的比較少,所以烤出來的鴨子很嫩、很軟,就和剛蒸出來的大饅頭一樣。

掛爐烤鴨的技術是從燜爐改良過去的,爐子都差不多,只是沒有爐門,燃燒的材料也從秫秸杆變成了果木。由於沒有爐門,而且下面還還有明火,爐內溫度比較高,所以烤出來的鴨子水分和油脂流失的比較大,鴨子外皮比較脆,肉質也沒那麼軟。

至於哪種好吃哪種不好吃,這就要看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了,這玩意沒有什麼標準可循。後世裡之所以一說京城烤鴨就想到全聚德,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和其它一些因素,便宜坊烤鴨店的大師傅流失的比較嚴重,手藝失傳了,而全聚德比較積極向上,靠攏組織靠攏的好,國家有宴請什麼的都帶著外賓去全聚德,久而久之,全聚德就火紅了起來。

吃烤鴨其實是很講究程式的,首先這一隻鴨子上來,不能動手就撕,得等著師傅用刀子給你片,一隻鴨子要片108片肉下來,而且片片都得帶皮帶肉,這個程式要當著客人的面兒進行,不能說你拿到後廚裡去弄,最後給我端上來幾盤就完了。

整隻鴨子片完以後,鴨頭要用刀一分為二,然後連同鴨屁股上那塊肉,一起放到盤子裡,端給這桌上坐主席的人,這叫有頭有尾,這時才能開始吃鴨子。

吃鴨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一種和煎餅類似的薄面餅,叫荷葉餅,這個餅放到手心裡一攥,然後鬆開,不能沾一起。在這個餅裡放上三條鴨子肉,在配上黃瓜條、蔥白、甜麵醬,包成一個長條的小包,然後在送進嘴裡,這就叫一卷鴨子。別人問您一頓吃了多少鴨子的時候,您就說我吃了十卷!不能說我吃了半隻!那叫外行!

吃烤鴨除了吃肉之外,還有一副鴨架子也是好東西,可以拿回家去放點白菜、粉絲然後小火兒慢慢咕嘟,連湯帶菜怎麼吃都成。洪濤和父親倆人一共也就吃了半隻鴨子,剩下的鴨肉和鴨架子都打包帶回家裡,晚上還能吃一頓兒。

坐公共汽車回家的時候,洪濤從車上看到了自己那兩個小店,現在店門口的玻璃上已經貼上了很多衣服和髮型的大照片,雖然和後世裡那些印刷精美的廣告畫無法比,但是在這個年代,還是挺吸引人的,有事兒沒事兒總有一些小夥子跑到這裡來過眼癮,看著照片上的大姑娘偷偷咽口水。

照片上的大姑娘此時就有一位正在門口乾活兒呢,韓燕端著一個大鋁盆,欠著腳伸著胳膊正往晾衣繩上掛毛巾,這是髮廊裡最重的一個活兒了,每天都有幾十條毛巾需要清洗,而且洗起來還很費勁,因為上面沾的都是化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