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茶餅的生意,從江南運送到這裡價格上漲了數倍之多,精明的商家怎麼會看不到其中的利潤?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雖然從江南到西北的路上很可能會碰到韃靼兵,但是有很多商人還是願意鋌而走險來做這個營生。

王掌櫃就是做的這種生意,他將茶餅遠過來賣給了劉掌櫃。

本來兩方錢貨兩清便沒有了瓜葛,不料王掌櫃背後還有一個東家。

劉掌櫃必須要寫一張收據給賣家帶回去才好交差。他想起來自己兒子也在私塾讀過幾年書,便將這個簡單的任務交給了兒子。

哪裡知道一向聰明伶俐的兒子居然連一張收據都寫不出來,即便是王掌櫃將所有的文字都說出來也不行,這小子根本就不認識幾個字。

劉掌櫃羞愧啊,自己就是因為不識字在商業交往中吃了大虧,他立志要將兒子培養出來,哪裡知道到頭來竟然是這麼個結果!

“王掌櫃,你到是說說,我們這裡知府換了一個又一個,怎麼就沒人注意一下儒學呢,這些知府一個個全都是中過進士的,他們怎麼就沒有注意到這裡的辦學條件呢!”。

“邊關地區缺少師資力量是一定的,有個秀才過來教書就不錯了,至於舉人老爺,哪一個不是在家中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他們手裡又不缺銀子,哪裡會去做別人家的西席?”。

兩位掌櫃對蘭州城的辦學條件很是不屑,不過他們也沒有辦法,邊疆人才缺乏從百十年前就開始了,先輩們根本沒有解決的辦法,這才積弱至今。

“冰凍三尺,非一人之寒啊,好在秀才們願意幫忙,事情也解決了,你就不要再抱怨了!”王掌櫃安慰道。

他們只是一個小小商人,面對這種情況又能如何?

當今知府還是今科的探花,傳言有狀元之才,他不是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想要改變西北貧弱的教育,談何容易?

“李大哥,我爹爹也主意到了這種情況,只是蘭州城內的私塾和別處不一樣,他們從先生到學生都不相信學生們能夠考取功名,大家都在胡混,想要改變這種風氣單單依靠一個知府是不可能的!”。馮蘅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並不認為李凌可以完美解決這個難題。

西北的教書先生本來就短缺,而且這些先生大多都掌握在富貴人家手裡,私塾當中少有人是真正向學的,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真的是這樣嗎?”。李凌有些無語,若是先生們都抱著混飯吃的想法,如何做到教書育人?

乘興而來,敗興而去。這件事情給李凌提了個醒,雖然他將明面上的隱患全部都清除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將一府之地治理好了!

出了酒樓,他叫上小八一起去府學了,他想知道府學當中的先生是如何教育學生的,是不是真的在應付差事。

知府大人一頓飯還沒有吃完就匆忙離開了酒樓,錦衣衛的千戶將這件事情看在眼裡,他的職業病又犯了,他懷疑李凌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有關於韃靼兵的線索。

千戶大人帶了幾個百戶出了酒樓,他們沒有理會李言玉等女子,而是直接跟著李凌奔向了府學。

在府學中就讀的書生也不是很多,大約一百多人,都是同生和秀才。

因為這些人都是有功名的人,所以並不要求他們每日必到,就像李凌自從中了秀才以後就沒有到過縣學一樣,府學也不要求每個學生都過來聽講。

學子們有權學則自己所喜歡的學習方法。

李凌剛一走進府學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整個學院當中都是亂哄哄的一片,學子們到處亂跑,儼然沒有一點上課時所應有的紀律性。

兩人悄悄的來到講學的大廳中,李凌發現裡面比外面更亂。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