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州諸族交遊者甚眾,神州為九州樞紐,故各文明在此互為補給交融,其說百家,宗派繁雜,各派修真之士尚易“群龍無首”之說,不服王法。該世赤帝族聚眾殲神州前古猛獸,以絕神州民患,故現前古異種多存於神州之外。百聖時期末,冥尤習邪法,練不死身,聯妖穹屠戮中原,赤帝族元霸聯四靈族、魔族及神族與之戰於逐鹿原,誅冥尤,驅九尤;殺妖穹,遷三苗於蜀。九尤、三苗遺脈避於蜀,分別隱於西峒山、五苗山;而二族餘黨亦有隱於中原以圖大業者。元霸又設詐謀,在慶功宴上誅戳四靈族、魔族及神族之主及其精銳,令三族元氣大傷,又遣兵伐各派修士及四靈、魔、神三族。
元霸歷200載,滅四靈族,其遺族散於四靈聖地,不復出世;敗魔族,魔族塞地道絕焱、神二州通道,立誓報仇,見赤帝族便不擇手段予以殘殺,歲久仇深,故後世人、魔不共存;神族人丁單薄,其主及精銳慘死,即擊破天門斷青、神二州通道,不復與其他各州交往;各派修士與赤帝族軍隊兩敗俱傷,傷亡慘重,後各派高手或遁於異域、或隱於野、或降於元霸,上古武學異術多散失於神州。遁於異域者多曾與魔族及神族並肩對抗元霸,故有遁於焱、青而魔、神二族納之同族異脈者,居於焱州者多群居於烈焰、太陽、祝融、明曦四山,各有其術;居於青州者與神族散居相融,不復有別;又有遁於蜀州者,聚於蜀山創蜀山派,秘藏而輕不出世;其中更有自恃己能,不願與人交者,遠遁幽州而與禽獸為伍;而遁於其餘諸州者皆與該地同化,另有所傳。
隱於野者者多隱於神州五行、紫陽、玉蟾、玄都、北邙、骷髏、無量、太昊諸山,各傳秘法,輕不現世;另有四靈秘宗、中原聖光教、中原天教、中原魔教散於民間秘密傳道,其聖地外人不知其所。降於元霸者多中原門羅教徒,立壇菩提山;其餘降者收錄軍中,戰國時期散於神州諸國,後世神州武學大多承傳自此輩。元霸統一神州,自以為功過一帝五宗,於赤帝5224年立國太初,稱皇帝。5225年至7566年,為戰國時期,元霸立國一載而死,其子分其國,中間神州群雄並起,2300年來僅晉、宋、衛三國不曾亡,然其國盛則地廣、衰則地縮亦不免也,後晉國一統天下;其間燕州北宮野死而北狄各族分裂,各逐水草而居至今;古天竺燃燈創禪學,大修羅創密學,二者皆欲替門羅之說,後古天竺分為三國,崇禪者為大天竺,崇密者為小天竺,崇門羅者為後天竺。禪、密之學於赤帝7400年左右東傳至神州,再傳諸天下。禪、密之學在神州分別建寺於靈臺山、方寸山及五華山,與菩提山並稱神州四佛山,乃天竺三學聖地。7566年至8431年,為大晉時期,晉先後滅巨魚、先夷,威凌淼、渭;又征伐燕、荊,令北狄不敢南下牧馬,鄯葉、大天竺、小天竺、後天竺諸國稱臣;然而後期獨尊儒術理學,國雖富而民愚武衰、兵削力弱,燕州北狄各族遂屢犯神州,晉不得已築龍城以御之,龍城連綿萬里,橫亙二州,斷燕州入中原之路;而東荊四國雖與晉國通商旅,卻不再進貢稱臣。
中原獨尊儒術理學後,除了天竺三學及道學,對其他學說予以禁錮,崇古非今,民智漸塞,武學漸滯;而地處西南的蜀州,距險自重,不附中原,對外來文化卻極寬容,各族人才有悖於當道者,鹹來投之,各方文化在此交融,故漸成九州的文化中心,而且此處不尚權威,時有新論,比之中原更具活力。
8431年至今,為大虞時期,晉大臣盧茲篡位更朝為虞,8583年,盧茲孫盧勇在位,行富國強兵之法二十載,乘芙蓉王朝末帝孟驪昏庸無道,以利誘而攻蜀,蜀道十二門失之者十。8611年,盧勇死而盧乾即位,此人好大喜功、奢靡無度、窮兵黷武,乃至淼、渭皆叛,淼州叛而立國大鯤;渭州叛而立國後夷。蜀州劍門總兵元成都趁時而起,振臂一呼,蜀中雲響,覆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