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前1750)一統天下(2)

在伊辛第五王李皮特伊什塔爾在位時,烏爾北面不遠的拉爾薩邦崛起,與伊辛爭奪王權。拉爾薩的袞古奴開始向伊辛的霸權挑戰,從伊辛手中奪取了舊都烏爾,並一度進入尼普爾這一像徵王權的城市,也自稱蘇美爾和阿卡德王,形成南北朝對峙局面。由於袞古奴的興起,伊辛王朝失去了對南方地區的控制。烏爾、埃瑞都,拉旮什、基蘇臘等城先後落入拉爾薩手中。但尼普爾還在伊辛控制中。前1998年,拉爾薩王阿比薩瑞大敗伊辛軍隊。伊辛的李皮特恩利勒(前1875—前1871)在位時,拉爾薩王蘇穆埃勒進入尼普爾並控制聖城共六年。這時,陸續進入各地的阿摩利部落都已經站穩了腳,紛紛效仿伊辛和拉爾薩建立自己的王朝。在北方興起了巴比倫,其首王蘇穆阿布和次王蘇穆拉埃勒的多次征戰使該邦成為北方阿卡德地區的霸主。南方,拉爾薩王朝在蘇穆埃勒的領導下不斷向北擴張。伊辛的新王埃臘伊米提(前1870—前1863)在其統治的第二年在國內釋出瞭解負令,從拉爾薩手中奪回了聖城尼普爾,收復了蘇穆埃勒奪走的基蘇臘,一度攻陷強邦卡扎魯。隨後,伊辛的政治十分動盪,無血緣關係的三個國王每人在位三年或四年便被推翻。辛馬吉爾(前1827—前1817)和其子達米可伊裡舒(前1816—前1794)雖然維持了王朝的穩定,但他們除了在伊辛和尼普爾進行宗教活動、求神保佑和加固伊辛城牆外,無法挽救伊辛的衰敗。強大的拉爾薩王瑞姆辛在其24年、28年和29年接連攻打伊辛。公元前1794年,伊辛城陷,共15王治227年、一度號令天下的大邦伊辛王朝被宿敵兼併。拉爾薩統一了巴比倫尼亞的南部蘇美爾地區。

(二) 拉爾薩的興起與爭霸 (前2025—前1763)

拉爾薩王朝的奠始人那坡拉奴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是忠於烏爾的眾多阿摩利人中的一個最重要的酋長。他作為烏爾的臣子經歷了舒勒吉的最後三年,阿馬爾辛和舒辛的18年,以及伊比辛的最初兩年, 共23年。從伊比辛三年始,他成為拉爾薩半獨立的統治者,又在位21年(前2025—前2005)。他和他的兩個繼承者沒有任何稱王銘文留下。他的第三個繼承者扎巴亞(前1941—前1933)可能臣服於伊辛的伊什美達幹,在其建宮室的磚銘中僅自稱為“阿摩利的酋長”。其弟袞古奴(前1932—前1906)在拉爾薩首先使用自己頒佈的年名,正式稱王。在其第三、第四年,為了報復埃蘭摧毀舊王都烏爾,他率領拉爾薩的阿摩利健兒遠征埃蘭及安山,先擊破巴西米城,來年又攻入首都安山,結束了埃蘭的西馬什庫王朝。安山很可能是伊辛的同盟。他對夷蠻強國的勝利使拉爾薩威名大震,民眾歸心。他在其第九年從伊辛的李皮特伊什塔爾手中取得了王城烏爾,自稱“烏爾王、蘇美爾阿卡德王”,開始統一蘇美爾的南部並與伊辛王朝分庭抗禮。烏爾的女大祭司稱其為烏爾王,而稱她的父親、伊辛故王伊什美達幹為蘇美爾阿卡德王。這表明袞古奴的地位仍低於伊辛王朝。在他的第20年,他完成了拉爾薩的城牆。23年,他修建了伊辛女神的廟,表示和伊辛的天子和平共處,並把基蘇臘城還給伊辛的烏爾寧烏爾塔。其子阿比薩瑞(前1905—前1895)在其第五年(公元前1901年)開挖了拉爾薩的護城河,並在第八年(公元前1898年)擊敗了伊辛王烏爾寧烏爾塔的軍隊,導致烏爾寧烏爾塔死去。阿比薩瑞號稱“烏爾王、拉爾薩王”雙王銜,但仍保持使用“阿摩利的酋長”這古頭銜。隨後的蘇穆埃勒(前1894—前1866)進一步向北擴張,他繞過伊辛城與北方城邦基什和卡扎魯兩國交戰,使拉爾薩的邊境向北方阿卡德地區擴充套件。蘇穆埃勒在其第三年,攻佔了基什控制的阿庫茨,並擊敗了從卡扎魯來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