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可是宗鹽從自己的角度,卻能體會伯羿當初為何要那麼做,確實已沒有更好的選擇,總要有人做出一些大家難以接受的決定。可宗鹽如今卻有更好的選擇,噼開賀蘭山引大河改道,象徵著伯禹治水最終大功告成,這是有功於天下之舉,同樣是在伯羿遺部後人手中完成,這彷彿是一個貫穿時空的儀式。
宗鹽雖然天生神力且修為不俗,但還遠遠無法與當年的伯羿相比,可是噼開賀蘭山的難度並不大,也用不著防風氏、庚辰這樣的高人。她不是真的切開整條山脈,只是在大河上游高處掘通一條連通下游新河道的水口。
伯禹若動用足夠的人力、物力,肯花足夠的時間,發動民夫也可以將這條水口掘開,只是那樣做比較麻煩,施工也很危險。讓宗鹽手持神戟來這麼一下,倒是更方便了。屆時真正需要小心的是,河水從高原湧入下游的新河道後,在各地可能會發生的種種意外狀況,整條大河兩岸都要暫時戒嚴。(未完待續。。)
065、治水功成
假如宗鹽噼山未能一舉成功,倒不是什麼大問題,無非再來一次,真正要安排好的是噼山成功後的一系列事情。
因為上游河水改道而去,下游原有河道的水位會迅速降低甚至有短暫的斷流。而河水所過之處,又會攜帶著洪峰,在沿途將有短暫的泛濫。特別是河水兜了個大圈子重新匯入下游原河道後,已經斷流的下游水位又會快速上漲。
為避免導致兩岸民眾傷亡,天子已下令,各部民眾暫時誰都不得接近大河兩岸,不論是新開闢的河道、還是原有的舊河道。
天子重華也離開了蒲坂城,親自來到了河泛之地。行宮就是一座臨時的大營,駐紮在呂梁山南麓、大河拐彎處的東北方向,這個位置其實很危險。
大河原先自西向東直行,經呂梁山南麓進入中原之地。如今伯禹令大河改道,向北兜了個大圈子再繞回來,沿呂梁山西側南下,在此地重新匯入原有的河道、拐了一個陡彎。誰也說不好會發生什麼狀況,大水會不會衝出河道、巨浪四處漫延?
天子重華親自坐鎮於此,便是無聲地宣佈了兩件事:其一是他信任伯禹;其二也是提醒伯禹,務必要做到萬無一失。
天子出行,群臣跟隨,大家看重華將行宮放在這處險地,便苦勸他換個地方,其實很多人自己心裡也害怕。但重華堅持如此,大家也都硬著頭皮陪在天子身邊。
重華親自坐鎮險地最大的好處,便是各部的君首和高人都來了,無論出什麼意外狀況,也要保證大河在這一段行水通暢、改道成功,最容易發生險情的地方反倒最不會出問題。
伯禹當然也趕來拜見天子,隨後他卻沒有留在天子行宮中,而將自己的營地安在了與天子行宮相隔十里的大河對岸,那裡的位置更兇險。
伯禹此舉也是向天子重華及朝中眾臣表示了自己的決心與信心,他就站在新舊河道的交匯處,指揮這一浩大工程的最終完成,並由天子與天下各部見證。
伯禹身邊的眾高人也都各領任務。伯益和巫謳去下游了,督促中原各部民眾撤離大河兩岸,並要各部君首保證不出任何意外狀況、否則將受懲處。
敖廣與善吒守在賀蘭山與陰山的交匯處,也是大河新河道北上再東行的第一個大拐彎處。丙赤和丁赤守在陰山與呂梁山的交匯處,也是大河西來再南下的第二個大拐彎處。下面第三個大拐彎處,便是天子重華與伯禹大人所在之地了。
之所以在這些地方要派高人守護,是怕應龍引洪流下行時控制不住,大水衝出甚至沖毀河道。這一次的主力是應龍,在宗鹽噼開賀蘭山水口後,應龍將控水下衝,引領洪流直入汪洋,中華之地將出現一條新的大河,而東華則在入海口處接應應龍。
應龍此刻收斂氣息、化為人形就站在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