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修成元神之後,肉身猶如一具皮囊,毫無用處,重視程度也是有限,因此道宗之中流傳著的一些煉體之法都極為尋常。

而且不是為了提高廝殺戰鬥的能力,只是為了對修行煉氣有所幫助而已。

例如青玄道人修煉的‘無塵汙垢之體’,便屬於這類。

可此人展現出來的種種手段,分明極善於廝殺戰鬥,加上之前硬抗百騎衝鋒,燕王心中已經產生了一種模糊的猜測,此人十有**修煉了人道功法,不過他也不敢斷定,因為這戰甲混淆了視聽,也不清楚這般手段到底是源於他自身,還是這件遠古靈寶,而且此人既是修煉了人道功法,又怎麼可能與道門中人為伍?種種思慮猶如亂碼一樣絞在他心裡,讓他有些難下決斷,但僅有一絲可能,也讓他放棄了痛下殺手的想法,不管如何,先要弄個明白再說。

他等這一天已經等的太久了,千年歲月,每一天他都想著光復人道,可惜大勢所趨,他孤身一人如何與整個天下抗衡?

只能落草為寇,苟活於酆都鬼城之中,每天借酒澆愁。

第二百三十章將計就計

張潛若是修煉了人道功法,不管是繼承了先聖絕學,還是偶然得之,都可與自己劃歸為同類。

正道對人道餘孽的打壓程度更剩於妖類,就好像歷代帝王對造反之徒的重視程度遠遠要大於綠林草寇,因為一個只能危害尋常百姓的安全,而一個卻可顛覆政權統治,妖族最強之時也就佔山為王,與道門為敵,而人道鼎盛之時卻是與仙道分治天下,甚至對人間的統治力度猶在天庭之上,上古時期的天庭還只是一群不問世事的修仙者的聚集之地,而人間九州四海皆為人道統治,各大世家轄制天下萬民,勢力強大無比,最終人道內戰耗盡實力,才被仙道取而代之。

天庭如今為大千世界之主,統治三界,自然不願人道勢力死灰復燃,威脅自己的統治。

但凡發現人道餘孽,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斬草除根。

就算張潛是道門中人,不過是偶然得到人道武學然後修煉有成,依舊會為仙道所不容,因為人道武學修煉到極致所擁有的種種能力,肉身成聖的吸引力比得道成仙還要強大,得道成仙依舊是依附於大道之下,待至高無上之境時,也是整個人七情六慾皆被斬斷之時,便是所謂的太上忘情,雖說得道成仙那種壽與天齊、不滅不朽的誘惑力依舊無比強大,但心中對太上忘情還是有一定的恐懼,人無七情六慾與草木何異?雖說一旦進入那種境界,連恐懼都不再有,可還是原本的真我嗎?

然而人道肉身成聖之法卻是不然,我心既是天心,以強大的力量逆天改命!

承認天道的存在,也敬畏天道,但不遵循天道命運。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道真諦,不外乎如此。

不似仙道,為大道傀儡,窮盡一生之力,追尋天道軌跡,最終卻迷失於其中。

無論是修煉人道武學所帶來的種種強大能力,還是這種無所羈絆遵循本心、事事隨心所欲的絕對自由,對人而言都充滿了誘惑力,足以讓一個意志堅定的衛道者變成一個不遵天意、不敬大道的‘人道餘孽’,對天庭正道而言,這樣的人絕對是一個隱患,因為道心會被潛移默化的改變,這種事情也曾有先例,也就是說,不管張潛此刻是否心向道門,只要他修煉人道武學的事情為人知曉,都會被剷除,所以燕王不惜一切代價都要保他姓命,同時查清猜測是否屬實。

如果此人真的修煉了人道功法,燕王如今最想做的事情便是警告他,不要洩露這個秘密,否則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哪怕他如今仍是道門中人,也無關緊要。

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