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裡很清楚,楊義臣和王仁恭已經決定放自己一馬。
當天晚上,楊元慶派從遼遠鎮倉庫取糧一萬五千石,取兵甲四萬副,三萬大軍帶著七萬匹戰馬向奚族的領地撤離,他們繞過了燕山,直接向西,越過奚和突厥的土地,向豐州方向疾奔而去。
直到天亮後,楊義臣和王仁恭才各派五十人追趕,但楊元慶的大軍已經走遠。
大業九年六月下旬,在楊玄感造反二十天後,大隋皇帝楊廣向天下人公佈了幽州總管楊元慶發表的‘討叛賊楊玄感檄,,昭示楊玄感造反已眾叛親離,呼籲天下士民共討逆賊。
元家在關中的戰役並不順利,元弘嗣圍攻長安屢戰不下,士氣受到影響,屈突通率四萬軍趕來援助長安,雙方在灞橋一場惡戰,元弘嗣不敵,被迫撤軍至始平縣和隋軍對峙。
此時太原留守李淵在離石郡擊潰了準備渡河西去的元壽長子元尚武的六千軍隊,斬殺元尚武,李淵派人送元尚武人頭去涿郡獻功,楊廣大喜,當即加封李淵為紫金光祿大夫。
這個訊息也同樣沉重地打擊了元家,元弘嗣再次被迫西撤回扶風郡,長安之圍得解。
就在關中局勢出現轉機之時,楊玄感的進軍卻極為順利,楊玄感一路勢如破竹,五戰五勝,攻破虎牢關,十萬大軍隨即殺到洛陽,分別擊敗了河南令達奚善意和將作監令裴弘策的軍隊,士氣大振,十萬大軍屯兵上東門外,士兵日夜攻城。
此時楊玄感的軍隊已達二十萬,聲勢浩大,不僅有普通民眾來投奔,也開始有公卿大臣子弟前來投靠,楊玄感已經被一系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已經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計劃—進軍關中,而一心拿下京城,攻破大隋王朝的心臟。
軍營內,李密憂心忡忡,他已經發現楊玄感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二十萬精銳隋軍正日夜兼程向京城趕來,而楊玄感卻不找根基之地,一心攻打京城,攻下京城又如何?難道楊廣就會投降嗎?這隻會使楊廣把本該放在元家身上的注意力轉到楊玄感身上,典型的引火燒
李密雖然也有私心,但他也不希望楊玄感這麼快失敗,但李密又無計可施,現在楊玄感根本就不見他,自從楊玄感在虎牢關俘獲了內史舍人韋福嗣後,他便用韋福嗣為軍師,完全摒棄了李密。
李密躊躇良久,他決定再盡一次力,他來到了中軍大帳前,幾名士兵攔住了他,“先生不可再進!”
李密拱拱手,“請稟報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見。”
“先生稍等,我們這就去稟報。”
士兵轉身進中軍大帳稟報去了,大帳內,楊玄感身著金盔金甲,意氣風發,一名報信兵正向他彙報涿郡的最新訊息,楊廣公佈了楊元慶的檄文,並將一份檄文呈給楊玄感,檄文中,楊元慶向天下宣佈和他斷絕父子關係。
楊玄感看完檄文,眼中射出萬丈怒火,“該死的逆子!”
他一把將檄文撕得粉碎,忽然,楊玄感又仰天大笑起來,對周圍將領道:“總有一天,此子會向我跪下來認罪求饒!”
這時,士兵在帳門口稟報,“稟報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見!”
聽到‘李密,這個名字,楊玄感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回頭問韋福嗣道:“你說我是見他,還是不見?”
韋福嗣約三十歲,是關中韋氏家主韋之子,才學出眾,在關隴一帶極有名氣,他官任內史舍人,在虎牢關被俘怕死,便投降楊玄感,楊玄感一直便景仰他的才學,立刻任命他為軍師,跟隨自己左右。
韋福嗣冷笑一聲道:“如果他肯拿出誠意,主公見見他也無妨。”
韋福嗣雖然沒有明說是什麼誠意,但楊元玄感的臉色卻變了,他之所以懷疑李密,是因為王伯當的五千軍隊始終沒有投靠自己,這就使楊玄感認定李密有異心,再加上有了韋福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