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個方法不是不行,其可行性還是很大的,但問題是,劉備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完成龐統提出的這個計劃,那劉表現在看上去還生龍活虎的,天知道他幾時候才會死,而北方洛陽的大軍,則隨時都有可能南下,以洛陽大軍的實力,只怕那劉表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到時候,天知道那劉琦還有沒有機會從劉表的手中接過荊州來,可是,如果不聽從龐統的建議,自己也沒有什麼路好走,頂多也就佔據著揚州南方的某一個郡,靜等著洛陽大軍的到來,如果是這樣的結局,自己又何必如此的費心費力,早一點兒投降那位洛陽的劉民,自己說不得還可以撈得一些榮華富貴享受。
龐統見劉備不語,也不由的微微嘆息了一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他龐統雖然自負聰明,可那也得有外部條件才行啊,要是條件不允許,他龐統還能反的了天不成,陰謀詭計的實施,都是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行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這一點認知,龐統雖然沒有後世的人認知的清楚,卻也是明白的,現在整個北方都被洛陽的大軍佔據了,剩下的,就是荊,揚,益,膠四州,荊州在劉表的手中,劉表手下實力還是不錯的,雖然單獨抗拒不了洛陽的大軍,但也不至於迅速的滅亡,反而是有天險雄關可峙的益州,只怕會很快的落入了那洛陽大軍的手中,膠州幾乎不用作太多的考慮,那個地方,
在大漢人眼中,是一個蠻荒之地,有著大量的山越人和南越人,就算佔據了那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割據在南方的蠻荒勢力而已,揚州,如令有一部分已經落入了洛陽軍隊的手中,剩下的郡中,也就是江東為好,可是江東有了曹操,若與他爭奪這裡,最後的結果只怕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對劉備來說,唯一的一線機會,只怕也就是投靠那個劉琦了,這也是他龐統想來想去,唯一能為劉備想到的辦法,劉備最後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其後劉備找到了太史慈,與太史慈商議了一番之後,太史慈聽劉備打算去投靠劉表的長子劉琦後,也是左右尋思了很久,最後太史慈又去找劉繇的那兩個兒子商議,劉繇的兩兒子一聽說要去投靠那個被劉表所不喜的劉琦後,兩個人都江堰市一起拒絕了。
人的身份不同,考慮的問題自然也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在劉備來說,投靠劉琦是他最後的一個好機會,在劉繇的兩個兒子看來,投靠劉琦簡直是去找死,要投靠那也是投靠劉表才是,他們兩個可沒有劉備的那種野心,所以目標也就不同,只想找一個能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的地方,不過太史慈的話,卻讓劉繇的兩個兒子忽然開了竅,既然是要找一個能讓自己好好活下去的地方,那有什麼比洛陽好的呢,洛陽那位如今佔據大漢的整個北方,實力根本就不是劉表所能抵抗的,而且洛陽的那位皇帝,與自己一樣也是大漢的宗親的出身,說來大家也還是親戚,有富貴的親戚不投,難道還投那窮親戚不成,兩兄弟見太史慈與劉備走的近,心中便對太史慈產生的戒備之心,把太史慈打發走後,兩兄弟商議了一番,便決定去洛陽,於是也不與太史慈告辭,帶著自己手下數百家兵和家奴跑路了。
太史慈在聽手下說劉繇的兩個兒子跑了之後,不由的嘆息了一聲,太史慈不是沒有想過去投靠洛陽,但太史慈心中還想建功立業,如果投靠洛陽的話,只怕很難得到重用,因為如今的洛陽那邊,可是人才濟濟,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自己投靠過去,以後壓在自己上頭的,是一大堆的將軍,自己的出頭之日只怕是千難萬難,功名之心很重的太史慈,在心中掙扎了一番之後,終於向劉備表達了自己的追隨之心。
劉備得到太史慈的投靠,心中不由的大喜,一時間也不在意自己目前的處境了,與龐統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先向江東的人借一些糧草,然後離開江東投靠劉琦去,劉備與龐統都不知道,江東的糧草讓那些洛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