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為自己,為了兩個孩子的將來,也要抱緊了雍正爺的大腿。
衛琳琅東想西想的,一會兒悲,一忽兒喜,完全進入了自己的情緒中去,忘記了身邊還有一位大人物在旁邊坐著,康熙為帝多年,極易察覺身邊人的情緒變化,很快就發現了衛琳琅的異態,康熙把摺子撩在一旁,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衛琳琅臉上一會兒一變的精彩紛呈,嘴裡不覺間的嘆息連連。
康熙看了一會兒,鬧不清衛琳琅是在為自己最近受到了冷落不平,還是在為今天胤禩說的話有感,康熙自認他可以琢磨透別人的意思,卻有點猜不透衛琳琅的心思,關鍵是衛琳琅有時候想的東西簡直和別人不同,讓康熙有點抓不住,好在衛琳琅也沒有別的壞心眼,而且單純的被康熙一詐,就全盤交代了。
“你唉聲嘆氣的想什麼呢?”康熙看不下去了,自然是要問的,跟衛琳琅猜心眼,會把他氣死。
衛琳琅這會兒她正想著,如何讓胤禩脫離朝堂,她也沒用別的能耐,只有拿現成的來參考,前世九阿哥胤禟的生意門路也在腦海裡盤旋,如果以後讓胤禩做生意,錢都盡數的給了康熙和胤禛,這樣就不會招他們的眼了吧?被康熙出聲打斷了思緒,衛琳琅脫口而出:“想胤禩做生意呢。”
康熙一聽臉色就變了,烏力吉做生意已經是特例了,她一個公主格格,不過是康熙哄她玩兒的,雖然康熙也因為烏力吉做生意收到了莫大的好處,連國庫都豐盈了起來。歷來,能把鋪子做好做大,沒有人脈和錢財是很難做到的,大清也是如此,能做買賣開鋪子的大多都是有錢人家,其中不乏一些宗室貴家,朝廷官員等,這些人家烏力吉做生意前,難免的做點偷稅漏稅的勾當。
聽說烏力吉開鋪子了,也盯緊了康熙的舉動,看康熙會不會給自己閨女減免稅收,結果,康熙丁是丁,卯是卯,除了給烏力吉提供人力物力,其他的司法程式等一概按程式走,稅收也按時交納。
膽小的立即就補上了歷來所欠的稅收,有人帶頭,立即就有跟風的補上了稅款,膽大的觀望了一段時間,看看所剩不多,也把偷漏的稅銀給補上了,有北京城帶頭,底下的各縣市也漸漸的自動開始交納稅銀,一時大清的商人們個個都成了模範經商戶。
做官的自有渠道,也都聽說了七格格經商前後的故事,更知道康熙才是鋪子的主人,賬本子最後也會交到康熙手裡,那麼關於店鋪裡的賬目稅收等等?康熙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了,所以自從烏力吉開鋪子,連大清的官員們忽然也變的清廉了,以前稅收一交上來就被層層官員們雁過拔毛層層剝皮的現象也逐漸的杜絕了,商人們交上來的稅銀一分不少統統入了國庫。不管是商人還是官員,沒有人想做那儆猴的雞,多少銀子也買不來前程和一家大小的命不是?
那些沒有後臺的小商戶交稅尤其的上心,自古以來,士農工商,他們排在了最後,雖然有點錢,卻也招人記恨,世人一開口也說他們是滿身銅臭。以前沒有人瞧得起他們,現如今,連皇帝的女兒都做買賣了,也無人敢說商人輕賤,他們也能抬起頭做人,連生意都好做起來了,他們以前也不敢隨意的偷稅漏稅,就怕被人抓住小辮子,“罰”的反而比交的多,但私下裡做點小手腳還是有的。如今他們聽說連格格都照章納稅,自己自然也擁護支援了。
第84章
因此,烏力吉頭一年開鋪子,因為商人補交稅款,大清國庫稅銀暴收,第二年稍微穩定,稅收也能佔到國庫的兩成,而且出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關鍵是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人們做買賣的心態旺盛啊。
康熙一邊咬著牙暗恨下面的貪官汙吏,想著多年來他們貪昧了國庫的多少銀子,一邊看著國庫進銀子見多,心裡也有了底氣,在發生天災人禍,也不至於連銀子都撥不出來了,但是隨後康熙接到了地下官員遞上來的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