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四處轉了轉,瞭解了一下軍隊計程車氣,現在楚徹手下共有差不多三十萬人,邊關加上傷殘現在不到二十萬人,也就是說整個大楚,像樣的兵,大概也就四十萬人。

而大玄和大趙兩國結盟,號稱百萬之師,且不算其兩國留守京城的後備軍,大玄和大趙此舉,顯然是勢在必得。

另外,今天收到兩封朝廷的飛鴿傳書,一封是秦朗的,一封是李錦的。

公的部分都是一致,大抵是希望楚徹鼓舞士氣,好好作戰,爭取早日打勝仗,好凱旋迴朝。

至於私的部分,秦朗是鐵定沒有,李錦倒說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楚徹剛出徵的第二天,皇帝就降了一批官員的職,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曹盾,從吏部尚書降為了吏部侍郎,這個事情說起來是可大可小的。

往大了說,是皇帝趁楚徹不在朝上,開始動手瓦解楚徹的勢力,往小了說,就是曹盾犯了事,皇帝是秉公處理。

不過據說皇帝降曹盾的職,是因為周維禮參了曹盾一本,理由是曹盾徇私枉法,縱容小兒子吃喝嫖賭,這事若是擱在楚徹在,根本就不存在,楚徹走了,曹盾一夥就暫時失去了後盾,難免就有人趁機動手,從這件事裡也不難看出,皇帝是忌諱楚徹的,忌諱到已經成了他眼中的刺,不拔不快。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已經證實宸妃懷了龍種,皇帝這手,的確是高明啊,楚徹在朝上時,後宮裡蛋都沒下一個,更別說有龍種,但偏偏這個時候,楚徹一出征,宸妃就有了龍種了,也太巧合了不是。

不過這個宸妃,我倒是有所耳聞,皇帝還是太子時她就跟了皇帝,和皇帝也算是患難與共了,皇帝對她,也有幾分真情的,凡事都會想著這位宸妃,加上宸妃也是有些勢力的,她的父親正是那位榮親王,因此皇帝格外賜了她宸妃這個妃位,宸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居四妃之上,而目前後位虛懸,等於宸妃就是名副其實的後宮之首。

楚徹收到這兩封飛鴿傳書後,表現得很淡定,照常的開例會,分析軍隊行軍速度,以及針對前方傳來的訊息,改變制定的戰略政策。

楚徹的平靜,倒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難道楚徹根本從來就沒有問鼎之心,他只是甘心做一個賢臣嗎?

楚徹的心思太過複雜,我實在不懂,但如今形勢已經有變,楚徹要麼就打贏這仗之後,藉機逃離朝廷,要麼就頂著被殺的危險回朝,靠自己多年積累的實力,繼續做他的王爺,不過這種情況,楚徹的下場,絕對不會多好。

如果我猜得不錯,楚徹此次出征,無論勝敗,他註定都是輸家。作為統治者,最憎恨的就是功高震主比自己有權威的人,而恰恰楚徹具備了這個條件,之前楚徹有兵有權,皇帝始終要顧及楚徹手裡的實力,所以做出很倚重楚徹的樣子,但現在楚徹出征,皇帝大可以慢慢瓦解楚徹的勢力,等楚徹打完這仗,即使是贏了,他也不過是個光桿司令,沒什麼好忌憚,到時候皇帝再隨便找個包藏禍心的理由,要楚徹死十次百次都易如反掌。

再加上宸妃有了龍種,皇帝不再忌憚朝臣說他無後,他大可以放手鞏固自己的帝位,朝臣都是老狐狸,懂得見風使舵,這種情形,他們大多會選擇站在皇帝一邊,況且楚徹此次出征輸贏尚是未知,他們可不會拿自己的前程去豪賭。

這就是權力,累累白骨壘成的至高無上。

我很是替楚徹擔憂,他是如此心高氣傲,也是如此不肯屈服,我害怕他因此走了岔路,最後慘劇收場,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例會開完,李延帶著幾個將領退下了,李延在帳外看見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來抱拳和我說:“衛公子。”

我微微一笑,說:“李將軍找衛某有什麼事?”

李延盯了一眼楚徹帥營的門簾,略皺眉說:“朝廷飛鴿傳書的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