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皇國對此毫無異議,只賠款一事,卻要慢慢來議。”
雙方劍拔弩張已久,芳澤謙吉突然鬆口,既讓吳孝良驚訝,卻又在他意料之。在吳孝良印象,日本人自明治維新以來,對外擴張從來不肯吃半點虧,甚至連表面上的讓步都被看做恥辱,如此務實的作風已經將他此前的印象完全顛覆。
吳孝良略一思量,“賠款事宜自然不好此時便定下準數,待貴方撤軍後,宜由日兩國組成聯合調查組,勘驗損失,再做決定。”
這麼說等於委婉的表示讓步,也給國民政府一個轉寰的餘地。吳孝良心裡清楚,這筆賠款恐怕是很難在日本那裡要來的,如果因為這件事連累撤軍事宜便會得不償失,不如先擱置爭議,將當務之急的撤軍問題解決掉。
日雙方各讓一步,很快《日濟案協定》出爐,其具有以下條款:
1:自簽訂協定起,日軍在山東日軍即刻全部撤離。
2:日本政府將就在濟南衝突,對無辜國平民造成的傷害進行道歉。
3:方損害,則應共同組織調查委員會,兩月內勘驗清楚,做出賠償。
此條款一出,並未如山東談判人員所預料的一般舉國歡騰,各界媒體譭譽參半,其天津《大公報》旗幟鮮明的對協定內容表示肯定,稱壓迫日軍無條件撤軍,並能爭取到道歉與賠款,已經開了國自滿清開始對外外交行動重大勝利之先河。也有報紙稱,山東省政府主席吳孝良為了自家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
北京《順天時報》公開表示,日協定對蔡公時慘案一事隻字未提,指責吳孝良以此換取自己在山東的統治權,實際是出賣國家公義之士的國賊漢奸。
除了支援與反對者,還有一部分報紙如上海《申報》則客觀肯的評價了此次協定。首先,這個協定絕對國政府有利,該爭取到的權益全部爭取到了,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比如涉及到賠償的事宜語焉不詳,雖然約定兩月內勘驗損失後再做賠償定量,但以日本政府的蠻橫難保不會不了了之。再有就是蔡公時慘案的問題,協定的確隻字未提,但也是無可奈何,即便提了國衰弱又如何能讓強盜自損戰將?
吳孝良對國內媒體的各種報道付之一笑,《大公報》是自家產業,孫家鈺早就奉令將之收購,他來自前世太瞭解輿論風向在政治鬥爭的重要性,因此掌握一批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新聞喉舌是極為必要的。吳孝良的遠見的確令孫家鈺歎服不止,韓張衝突便是由《大公報》的報道引起,山東省府也由此窺得機會,統一山東省內各縣。
十二月二十日,佔領濟南達半年之久的日軍第六師團終於撤軍,第十一旅團由與此前的軍事行動此刻已經駐紮天津,所以撤出濟南的日軍駐軍只有福田彥助的第六師團。當日,滿城百姓歡聲雷動,家家戶戶鳴放鞭炮,人們走上街頭奔走相告。
酒肆茶館瀰漫著一股壓抑許久的興奮,雖然只是日軍撤退,但也被人們看做是一個難得的大勝利。
“聽說攆走小日本的是咱們山東信任省主席,叫吳什麼的……”
“吳孝良,據說此人年不滿三十,統兵十萬,青面獠牙,眼如銅鈴……”
四周一片鬨笑之聲,有人立即反駁道:
“得了吧,您這是說書那,那不成怪物了,俺有親戚在臨淄,可是聽說這吳主席面如冠玉,端的是位美男子!”
眾人皆是一片讚許之聲,這才符合他們心目大英雄的美好形象,不過有人卻擔心。
“吳主席發跡在臨淄,這省會沒準便一直在那了吧?”
這道出了許多人隱隱的擔憂,畢竟身為一省之會的治下之民,這其隱含的驕傲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但很快就有人分析出這種可能性極低。
“濟南地處交通要道,津浦路、膠濟鐵路在此地交匯,無論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