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並不洶湧奔騰,她似乎像熟睡的嬰兒一樣恬靜、柔美。望著一望無際的黃河水,山丹記起了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真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一切都顯得那麼雄宏偉大!還有一個女子思念戍守邊關的丈夫帶來的幽怨,這首詩著實用短短几十個字描繪出一幅壯闊的黃河、孤獨苦寒的邊塞生活,還勾勒了長期分離夫妻間的深深思念。只這後一句更加在前面的景物之上加上人物的心思,令人叫絕!山丹也再一次感慨:古人的智慧和祖國江山一樣宏厚而壯闊。

只是此時的黃河是那麼安靜、那麼平和,除了它的寬廣,沒有那種咆哮而下的雄偉氣勢。

毛蛋兒把車子慢慢開著,在大橋中間停下來,大家下車近距離觀看黃河和黃河大橋。

睡醒的小玉精神抖擻,叫道:“爸爸,原來黃河真的是黃的呀!”

顧海平笑著抱起小玉,對山丹說道:“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9個省區。黃河和它的支流,哺育著黃河兩岸的人們,黃河流域被稱作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很久以前,黃河水並不這麼黃,它的名字也不叫黃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們看到的大河是黃色的,就給它取個‘黃河’的外號,沒想到外號竟最終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在周秦時,黃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黃河水也較清澈。隨著黃土高原的開發,兩岸居民增多,山上的林木被逐漸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夾帶著毫無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進大河,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使得黃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終造成黃河河水渾濁變黃。這就是黃河水為什麼變黃的的原因。”

山丹又調皮地用食指刮刮眼睛:“哇,士未別三日也當刮目相看耶!”

毛蛋兒也笑起來:“是呢,黃河水黃是因為它其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而發黃的,泥沙逐年淤積,所以河灘也越變越寬,給黃河兩岸的居民生活帶來不小的麻煩。每年汛期,治理黃河氾濫都要付出很大代價。黃河淤泥多少年來都是人們最為頭疼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其沖積量成為影響當地農民生活最大的制約原因之一。”

“哦,那也沒有相應的治理辦法?每年都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小打小鬧?原來的四大名硯澄泥硯不是黃河澄下來的泥所作?是不是倒可以成為一個治理專案?不過用量估計不會大到哪兒去,也是成不了氣候的。”山丹嘆道。

“你以為像現在的樓房空心磚一樣用啊,小小的硯臺能用得了多少泥?這麼大的河灘,何時用得完?如果黃河淤泥能用來製作建築用磚那估計對治理黃河淤泥倒是不錯的專案。”顧海平對山丹的話有點不屑。

“畢竟硯臺這東西現在用的人也少,用泥不多,且工藝相當複雜,老祖宗的製法早就失傳了,誰還會去做?姐夫說的建築磚倒是聽說了,有人正在試圖用黃河優質的淤泥製作建築空心磚,據說實驗室已經研製成功,專案就要上馬了。”毛蛋兒用一種欽佩的目光看向顧海平。接著說:“這人才就是人才,你在哪裡都有自己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