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校長為書院也很操心,總在想辦法為不良青少年提供幫助,使他們迴歸正常,在社會上能夠成為一個正常的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
在前段時間,當地村民和書院發生爭議,趕書院走路,不讓他們在這島上辦學,因這些不良青少年會影響當地的青少年。書院堅持不搬,說要保護失足青少年,他們已經被社會拋棄,不給社會接納,存在很大問題,需要愛,需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但是,當地村民仍然不依不饒,要趕他們走。並且遊行示威,讓他們離開。非走不可,但是。書院搬動了政府,政府官員出面幫助協調,做過很多工作,村民仍不答應,遊行示威靜坐,非要書院搬家不可。政府耐心解釋,書院校長也承諾,絕不擾民,絕不讓他們影響當地年輕人。努力培養他們,矯正他們,讓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迴歸社會,為特區做貢獻。
這事弄了很長時間,到德志他們去參觀的時候,才解決好。書院的青少年心裡也惶惶然,密切關注自己的去向,有的希望搬到鬧市區。有的希望留在島上。
最後,還是校長說:“大家都有兒女,都不可能不犯錯誤。既然大家都希望兒女好,可是在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很多青少年走上歧路,如果我們都排斥他們,拋棄他們。那麼,他們終日遊蕩在社會上。也對大家沒好處,害了自己。還害了家人,害了社會,那麼,你不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改正錯誤,迴歸正常的生活當中,那麼,他們也就自暴自棄了,最後,傷害的還是大家,和這個社會。我們要講愛,就要行出來。不能這樣下去,否則,我們就對這個社會不負責,沒有對社會做出貢獻。”
說了這番話,村民的心被打動,逐漸有人哭泣,有人離開,靜坐的人一個一個,站起來,低著頭走了。那些跟著校長一起來的學生,一起唱起歌來,大概都是需要愛、需要關懷、希望獻出愛的意思,歌曲非常動人,因為他們的呼聲發自內心,不是嬌柔做作,也不是一種應景之作,而全是來自內心。
來自心裡的呼喚奏效了,靜坐的人散開,書院取得了成功。於是,書院得以存留下來。
校長點點頭,聽助理一直在介紹,然後繼續往上走,到了教室,這所教室,用石頭砌成,有學籍,有檔案櫃,用品齊全,課桌雖簡單,但還結實,教室裡沒有空調,有吊扇,這些東西,都有人奉獻,書院沒有花什麼錢。
書院和村民對抗的整個階段,電視臺一直跟蹤報道,在港島引起很多市民的關注,紛紛捐款,支援書院繼續辦下去,也有唱反調的,跟著村民一起吶喊,意思是讓書院搬家,讓不良少年沉入大海。
結果,這場爭鬥,不是村民和書院的問題了,而是社會上兩派的爭鬥了,這些問題,存在社會中。有的有愛,有的沒有愛,有的總是自私,有的願意分享。
這所石頭砌成的教室,有十幾個學生,做完了作業,紛紛拿來圍繞著校長嘰嘰喳喳,要校長改作業,校長笑著,拿過作業本,看了看,在上面畫了勾,然後將作業放進書櫃,那裡已經有不少的書冊,大概是學生的檔案和一些作業本,再就是,記錄學生表現的資料,這十幾個學生,由一個老師在教,忙不過來,校長有時候過來幫幫忙。因校長沒有擺架子,學生都願意接近他。
離開教室,那一群花蝴蝶一樣的女生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校長,繼續爬山。過了一座橋,就是教學區,那裡集中的是年齡稍長一些的男生。拐角有鯉魚池,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