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袁意易人。
梁啟超辭去幣制局總裁之職時,曾有“以不才之才為無用之用”之語,袁世凱笑曰:“卓如非不才,總裁實無用。”
梁啟超有“狗屁分三級”的著名論斷:某年,某學政主持某地學子的考試,結果成績普遍很差,學政大人勉強拔出前三名後,批曰:第一名是“放狗屁”;第二名是“狗放屁”;第三名是“放屁狗”。梁任公解釋說,“放狗屁”表明放屁者仍是人,“不過偶放一狗屁耳”;“狗放屁”表明放屁者乃狗也,雖然是狗,“不過偶放一屁耳”;“放屁狗”則不但是狗,而且這狗“舍放屁外,無他長技矣”。
孔子之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多以為是愚民政策,梁啟超加了兩個標點,使其文意大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梁啟超與陳垣同為廣東新會人,上世紀20年代,他們被學界稱為“新會先生”。公認梁以博廣見長,陳以專精為著。
泰戈爾訪華,梁啟超作熱情洋溢的歡迎演講:“我們用一千多年前洛陽人歡迎攝摩騰的情緒來歡迎泰谷爾哥,用長安人士歡迎鳩摩羅什的情緒來歡迎泰谷爾哥,用廬山人士歡迎真諦的情緒來歡迎泰谷爾哥”。
梁啟超曾為泰戈爾起名“竺震旦”。泰戈爾訪華時,時恰逢其64歲生日,中國文化界為其舉辦了祝壽活動。梁啟超在致賀詞時說,泰戈爾的全名是羅賓得羅納特·泰戈爾。“羅賓得羅納特”有太陽和雷的含意,中文意思就是“震旦”,而古印度稱中國為震旦,中國人稱印度人為天竺。所以,他“將兩個國名連起來,贈給他一個新名‘竺震旦’。”泰戈爾很是高興,連連稱謝。西泠印社又為泰戈爾刻制了兩方不同字型的“竺震旦”印章。後來,泰戈爾常常使用“竺震旦”這個名字。
清華每週六有一個同樂會,師生全部參見。梁啟超上課很嚴謹,到了同樂會上,大家讓他表演,他就說背一段《桃花扇》,結果全段背出,讓清華師生很是吃驚。
1922年,梁啟超已退出政壇,潛心學術。一日,長子梁思成與次子梁思永騎單車上街,被陸軍部次長金永炎乘坐的汽車撞倒。交通警察上前查詢,金掏出名片,告之有話到衙門來說。警察畏懼,只好僱車將梁思成二人送到醫院施救。梁夫人痛子心切,大怒,鼓動梁啟超用法律制裁金。金次日得知所撞非普通人家,乃親往醫院探訪,表示道歉,承擔全部醫藥費用。梁啟超為了總統黎元洪的面子,本想大事化小,結果梁夫人不依不饒,梁進退維谷,一時非常為難,據說梁夫人還直奔總統府大鬧了一場。
【婚戀】
1889年,17歲的梁啟超參加廣東鄉試,得中第八名舉人。主考官李端棻愛其才,將堂妹李蕙仙(據夏曉虹教授考證,李蕙仙本名應為李端蕙,此處暫用李蕙仙)許配給梁啟超為妻。李蕙仙長梁啟超4歲,兩年後,二人完婚。次年夏,梁啟超偕夫人榮歸故里。
李蕙仙出身顯貴家庭,但她恪守孝道,操持家務,深得梁家上下喜愛,在鄉間博得賢良之名。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隻身逃亡日本,李蕙仙及家人留在廣東。慈禧太后下令捉拿梁啟超的家人,梁家舉家避居澳門,才逃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梁啟超到日本後,給李蕙仙寫通道:“……南海師來,得詳聞家中近況,並聞卿慷慨從容,詞聲不變,絕無怨言,且有壯語,聞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為任公閨中良友矣。”他把自己的和服照片寄給李蕙仙說:“衣冠雖異,肝膽不移。見到了我的照片就像見到我本人一樣。”後李蕙仙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