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期。

紂王也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的,首先,就是他改變了人才選拔的標準,從平民中選拔各種人才,而非全部從貴族中選拔。

其次,他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著手廢除貴族世襲制,並且,還成功了的一個人,但是,他的這種行動,也是讓他面臨著巨大的反對的原因之一,畢竟,人家奴隸主世襲制、貴族世襲制,可以保證自己的領地和地位,保證子孫後代不至於因為無法繼承長輩的身份,而沒落下去。

第三,就是他是第一個徹底戰勝神權的的君主,在以往,國家做任何大事,都是必須,先進行祭祀活動的,凡事都要進行占卜,大到對外用兵,小到殺雞宰羊,都必須進行問神,在他之後,任何一個朝代,王權,都是大於神權,從此,再也沒有被神權奴役過,也是因此,華夏的歷史上,並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宗教之間進行慘無人道的傾軋了。

第四,則是對待外族的態度,是第一個多次滅亡外族實力的強大君主。

開國領袖毛~主席的著眼點和洞察力顯然更令人信服,他曾說:“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紂王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

這種種的真實事蹟證明,紂王是那種有著雄偉大略的君王,只是,他侵犯了那些大貴族、大家族、勢力集團的禁忌,歷史,由勝利者來書寫,作為勝利的一方,汙衊他們的敵人,是必須要進行做的事情。

(可自行蒐集材料,瞭解一番,真實的歷史)(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八章 言論

更加有意思的則是,在開國鼻祖毛~主席把紂王與秦始皇相提並論的時候,現代學者,已經考證了一個事證:

秦國乃是商人後裔所建,秦始皇邊上帝辛的後裔,帝辛的事業,在其子孫後代手中,發揚光大,亦可聊慰其在天之靈了。

在古代,就有孔子孔大夫子的學生,為其鳴過不平,chūn秋時期的子貢就曾經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在現在,站在局外人、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辯論的話,就能夠看出來,這個君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銳意改革,在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建樹,由此建立起自三皇五帝以來前古未有之盛世,後期的失敗,主要還是在於他的改革等方面,對於那些固有勢力的壓迫過於嚴重。

砸別人的鐵飯碗,無疑是斷頭之仇。

當然,這也和他自身,有著一定的原因的,像是唐玄宗一樣,前期偉光正,手段、手腕各方面,都強勢無比,到了後期,又是容易躺在原本建立起來的功勞簿上面,坐吃山空。

若非如此,整個國家,說不定,還能夠更加強勢的延續更久的時間。

真的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帝皇,又怎麼可能在位三十年,才被人推翻掉呢?說到底,還是觸犯了大貴族們的利益,觸犯了其他權貴集團的利益。

這樣的事情,即使放在現在看來也是有著很強的借鑑意義的,真實的歷史之中,紂王的失敗,就是在於攻伐東夷之時,損失較大。同時,有著數量巨大的俘虜,在這個時候,包括比干、微子星、箕子之類在朝內的高官反對他,偷偷的勸服那些異族人,給予他們武裝,周武王趁機接收了這批俘虜,攻擊商朝。

在現在看來,紂王。還是略微的有些仁慈了。

如果,那數以萬記的俘虜,他能夠直接的殺掉的話,想要滅亡他,難度。還是非常的大的。

所謂的殘暴不仁之類的話,都是周朝的人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