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第三步兵師就快速突進到寧邊,第四步兵師則推進到定州,形成兩線夾擊之勢。…;
大島義昌的軍事部署又一次讓日軍陷入極其尷尬的狀態,駐守在介川的朝鮮義軍和駐守在安州的日軍第五預備旅團都不能撤退,駐守在平壤的日軍主力第二師團又不能輕易提上前去,形勢一如此前在鴨綠江線的佈置一般尷尬。
東北軍的進攻速度太快,而日軍陸軍的潰敗又超乎此前的一切預估,以至於日本海軍完全沒有準備,此時才姍姍來遲的從旅順港和南浦港趕到定州,意圖用軍艦的火炮協助定州的日軍陸軍殘部死守。
日本陸軍在西線是一路潰敗,在東線則同樣遭到了多次快速圍攻損傷慘重,潰敗速度之快,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甚至連宋彪都沒有預估到日軍潰敗的如此之快。
……
東線圖們江戰場。
1911年4月4日的晚上9點東線集團軍的第五、第六、第二十七師、第三炮兵旅和延吉、吉林巡防軍的12個新編團,總計37名團長和團教導員集體抵達東線戰區前線指揮部。
蔣雁行以中央陸軍東北國防革命軍副總司令的身份兼任東線總指揮和東線集團軍的司令官,也是本地最高軍事指揮官,對他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考驗。
第六師的吳元澤師長,第三炮兵旅的單啟鵬旅長同蔣雁行都是第一屆日本陸士留學生畢業,同學之情誼,此時兼任東線副總指揮在第五步兵師擔任了多年教導長的沙俄陸軍少將馮。艾斯克將軍擔任東線軍事最高顧問官。
馮。艾斯克將軍並沒有參加此次會議,一等內侍官蔣作賓帶著皇帝陛下的親筆手諭秘密抵達延吉,代表皇帝召開此次秘密的戰前總動員會議。
在西線戰區,這樣的會議在兩天之前由皇帝親自主持。
東線戰區的指揮官和參謀官們也雲集於此,可以說是東北軍的精銳盡出,蔣雁行、吳佑貞、常萬春、吳元澤、單啟鵬、章亮元、萬庭獻七人位列第一排,代表戰區正副總指揮和正副參謀長一級,而李富貴、李兆韞、朱兆熊、張策平、劉立鰲、劉庭武、黃本璞、夏佔魁、袁宗翰、高奎恩等74名團長、教導長又站在後面幾排。
作戰廳裡氣氛肅嚴。
蔣作賓身穿著一等內侍官的黑色軍禮服,神色莊嚴的手持著印有赤朱三龍奪珠紋的鎏金黃色信封走進大廳裡,轉身之後面向諸位將領。
他將信封拆開從裡面抽出信箋提醒諸位道:“諸軍將領此乃聖上親筆手諭由我代替聖上在此地宣讀。”
聽到這番話,諸位將領當即在總指揮官蔣雁行和參謀長吳佑貞的率領下集體以面聖之禮儀向蔣作賓躬身行禮。
蔣作賓這才開始朗讀皇帝的手諭,道:“諸軍將士在延吉辛勤報國,朕深以為國之幸事因在西線指揮三軍,不能親至東線,唯有書此手札以做宣諭,望諸君觀信思君,悉知朕和國民之心意。如今之勢乃英日勾結欺辱我國,妄圖使我國不能統一,民族分裂,持久衰弱,予其所奪,任其凌辱剝削,事以至此,非兵戈不能以化解,唯有證明我**人之威信,方能使英日承認我民族之尊嚴,唯有我等中**人犧牲性命,方能保衛中華民族之尊嚴。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民族更不可奪尊嚴。五千年之前有炎黃結盟,自此有我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屢創輝煌,雄圖萬里,自夏周而有文字歷史,自春秋戰國而有中華文明之根基,五千年之歷史,三千年之輝煌,傳承不息。以一民族,我中華民族當冠絕天下,如今卻為外賊所欺辱壓迫,實乃我等大丈夫之屈辱,生命固然寶貴,家庭固然重要,父母當要奉養,子女當要撫育,可若是為此而忍辱偷生,任由國家被人分割,任由民族被人欺凌,任由外國踐踏我同胞,屠殺我同族,我等丈夫者生於世何愧為人乎?更況我等軍人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