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要五社一統哇。我看你還是坐下來,好好聽大總管說吧。”

李國超說:“對對對,坐下來,有話好好說嘛。”

李月山則冷笑道:“要是跳兩下腳,就能解決問題,何勞大總管親跑一趟啊。”

張武一腔怒氣憋在肚皮裡,盤腿坐下了,梗著脖子再不看楊昊一眼。

孟學士捧著酒杯說道:“大總管一路幸苦,孟某謹以杯中酒為祝。”

一飲而盡,說:“不管有沒有五社,大總管也不能否認,刺馬營今天並非鐵板一塊,各家各自為政的事實,如今會昌皇帝坐天下,除了閹黨,平了邊患,排斥了牛黨,我刺馬營創立之初要滅的四害,如今已去其三。剩下的藩鎮,其實不足懼。只要君臣一心,上下一意,平滅諸藩,是早晚的事。因此大總管提議五家合一,我等亦是贊成的嘛。”

張武聞這話,恨聲站起,目瞪出血,見眾人皆無附和,便甩袖離席。

李國昌道:“長者尚在座,你去哪?”

張武悶聲答道:“我去出恭,去拉屎。”

李國超舉杯道:“大總管,後生教導無方,老夫慚愧。”

楊昊道:“看他也是性情中人,他說五家為何要合為一統,因為天無二日,家有千口主事者一。諸位既能體察聖上的用心,本座也不多說。本座為西北邊帥時,每逢大戰後,常為諸將的座次操心,有功不賞,有過不罰,不成個體統,賞罰有誤,座位擺的不能順乎**,乃取亂之源。五家一統不可逆,合為一家後的座次如何排,才是值得費點心裡研究的嘛。”

孟學士介面道:“話既然說開了,就不必這麼字斟句酌了吧。除閹,定邊,斥朋黨,三樁大功勞,固然你寶曆出力不少,我們大和也沒閒著吧。五家一統後,可不能好處都讓你一家得了吧。”

李月山道:“老孟說的還不爽快,直說了吧,你們打算分幾個佩劍名額,分幾個橫刀名額,分幾個內主事,分幾個外主事給我們。”

楊昊道:“五家一統,額定佩劍三十六員,天地人神四常設,各兩員,共八人,分左右,無正副;四常設,每家兩員,其餘,大和三成,寶曆五成,其餘兩家合計二成。橫刀三百八十員,大和兩成,寶曆五成,其餘兩家合計三成。執戟士一千零九十六名。寶曆、大和各三成,其餘另加各兩成。”

李國超沉吟道:“佩劍三十六員,有寬裕,橫刀人數也足夠了,只是為何執戟人數這麼少?夠嗎?”

楊昊道:“執戟賞賜太濫了,必須整頓。”

李月山道:“整頓?誰來整頓?大總管您嗎?還有,四位大總管你怎麼安置?”

楊昊道:“五家合一後,設政務堂,監察堂和隱宗三系:政務堂設左右判事,左為尊,主持政務,管現有之六曹,右為副,佐理政務,兼管刑曹;監察堂設判事一人,掌監察,獨立成一系統。隱宗,設判事一人,為儲貳,隱伏以備不測。此四大判事,獨立行政,一年三次碰頭會,元旦,端午,中秋,由政務堂判事召集,在監察堂判事廳聚會。議決大事。”

孟學士道:“你說隱宗是儲貳,是為政務堂判事儲貳還是監察堂儲貳呢。”

楊昊道:“為刺馬營儲貳。各堂判事有缺,由佩劍中選拔。由四位判事和八位常設集會選舉。凡佩劍以上都有資格遞補。為防止判事專權,無面會定每兩年召開一次,四品以上皆須與會,時在中秋。由政務堂負責警衛、庶務。若有兩名判事、五名常設,十八名佩劍或兩百名橫刀聯名提議召開,可不受兩年之限。”

李國超嘿嘿笑道:“你們既然已經定好了,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但不知,大總管將來要出任何職啊?”

楊昊道:“待五家選出常設後,立即在長安集會,選定其餘的佩劍、四品以上橫刀,明年秋季在長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