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他的判斷會出現錯誤,思忖了許久,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支明軍雖然作戰兇狠,但是精於設伏的李定國定然對他們有所指點,這才故意拿幾百騎兵前來試探。想通此節,他頓時覺得有種撥雲見日的**,對著那名傳信兵說道,“讓你們副都統小心埋伏,絕對不能讓本明軍看出破綻,既然李定國要跟我們比耐心,我們就跟他們比一比試試。”

那名傳信兵得令之後,立刻再度朝著伏擊的第一陣的跑了過去,為了不讓追擊的明軍發現,他不得不行走在滿布荊棘的小路上,衝到石國柱身邊的時候,他的衣裳都已經被刮爛了好幾處。

看著他的模樣,石國柱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然後問道,“王爺怎麼說。”

看到石國柱鼓勵的目光,那名傳信兵覺得,雖然在山路之中跋涉艱難異常,但也算是值了,於是,飛速的將吳三桂的命令傳遞了過去,說道,“王爺下令,繼續埋伏,絕對不能讓明軍看出絲毫破綻。”

“嗯你下去吧。”在聽完了吳三桂的命令之後,石國柱就明白了。如此佈置,一定是認為明軍太過謹慎,故意拿幾百騎兵前來試探,而大隊兵馬依然在後,視情況而動。而且他埋伏在那裡,要小心翼翼才能避免被發現,就算派出哨探,也探不了多遠,所以未必知道明軍的真實情況,倒是安安心心的埋伏在這裡好。

於是,石國柱再不猶豫,讓部下安安靜靜的埋伏好,餓了就吃乾糧,不得有絲毫的擾動。

同時,身為心腹的他,更明白此戰對於吳三桂的重要性。清兵遭遇敗績,可以從其他地方抽調兵馬,再次進攻,縱然不及,也能維持住當年孫可望與清軍的對峙線,但是吳三桂若敗,不僅實力喪失,更會被清廷所看輕,而世鎮雲南這樣的好事,也再落不到他身上。實際上,吳三桂僅僅只是保住實力還不行,必須在這場戰事中有所建樹,才能為清廷所倚重,讓他穩定西南局勢。

所以,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吳三桂也一定會堅持的,堅持到明軍踏入他的伏擊圈中。

可惜的是,這樣的美夢吳三桂也沒能堅持得太久,那些明軍騎兵像是發現了清兵的伏擊一樣,突然之間開始撤退。

不過,他們就算是撤退,也不肯撤遠,在逃出石國柱第一陣伏擊圈後,就在不遠的地方,再次聚集,彷彿是雙眼茫然的朝著山頭上看。

看到這一幕,石國柱感覺到要壞,他不明白明軍怎麼就發現他們有埋伏呢,於是拿著千里鏡朝著對面望去。

這時,他發現,對面的那些明軍騎兵同樣也拿著千里鏡朝著他所在地方看了過來,分明就是有所察覺,頓時感覺到,遭了,想不到他們辛苦了這麼久,在這個小山坡上啃著冰冷的乾糧,忍受著蟲子的撕咬,依然被他們所察覺。

此刻,他幾乎就要下令,全軍而出,先幹掉這支明軍騎兵再說,只是想到吳三桂的命令,這才忍了下來。

就在此時,明軍突然找了一塊異常高大的樹幹,在小道之上豎了起來,緊接著,掏出一面寬大的白色旗幟,上面扭扭捏捏的書寫著幾個大字,非常招搖的掛在樹幹上。

石國柱的千里鏡把上面的幾個大字看得異常的清楚,只看得他咬牙切齒,狠狠的捏著一塊碎石,那種憤恨的程度,就像是要把這塊碎石直接捏碎一般。

當他放下千里鏡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進攻,全軍進攻。”

說完之後,號炮響起,埋伏在附近的上萬兵馬,朝著區區幾百名騎兵殺了過去。

第一陣既然發動進攻,第二陣、第三陣的兵馬自然跟上,號炮次第響起,一起朝著沒幾個人的前方奮勇拼殺。

這時,一名在石國柱身邊不遠處埋伏的清兵對著一名識字的人問道,“兄弟,咱們副都統大人究竟看見了什麼,竟然氣成這樣,咱們都埋伏這麼久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