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秋,安德海離京揚帆南下。安德海恃勢膽大,離京私選十名名妓,乘太平船打著“奉旨欽差”“辦龍袍”字樣的大旗,沿河道而下,一路上招搖過市,好不熱鬧。所過州縣,官吏為之迎接,排場很大。
恭親王得知安德海離京,暗中密詔予以信任的部將山東巡撫丁寶楨做好誅殺安德海的準備。恭親王密電丁寶楨,一旦安德海到了山東,藉機逮捕,格殺勿論。
丁寶楨接到密令後,立即令德州知州趙新偵探安德海行蹤,密謀擒捕。趙新偵不敢得罪安德海,丁寶楨又命東昌府知府捉拿安德海,也未奏效。丁寶楨大怒,命令山東總兵王正起率兵追趕,在泰安將安德海捕獲,押送濟南。安德海死到臨頭還不可一世,丁寶楨當面斥責安德海違背祖訓,私出京城,不顧其他官員的勸阻,將安德海先斬後奏。
丁寶楨的奏摺送到恭親王那裡,恭親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親自書寫懿旨,令丁寶楨“嚴密捕拿,就地正法,勿庸再行請旨”。
其實,此時安德海在濟南已經被誅殺,等慈禧知道這件事時,丁寶楨送回京的就是安德海的人頭了。
親王和慈安太后一起作決定,殺了陪伴慈禧多年的“乾弟弟”安德海,射手座的慈禧充分展現出偏激的缺點,找奕訢大吵了一架,兩人面紅耳赤,奕訢對慈禧的印象分直線下降到罵街村姑的水準,他大義凜然地表示,自己身上揹負著愛新覺羅家族和天下,他倆的身份變了,不能再感情用事,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青春躁動期已過去了,大家都成年人了,是時候擔起肩頭的責任了。
慈禧雖然對恭親王很憤怒,但也無可奈何,此後幾年言行收斂了一些,對身邊的太監,比如李蓮英等,管教嚴格了。恭親王奕訢覺得要讓慈禧徹底收斂,就必須先解除她的“兵權”。但慈禧這隻母老虎,恭親王暫時不敢動。他想要虎皮,又不敢動母老虎,於是覺定拿榮祿開刀。
說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說榮祿。榮祿一生追隨慈禧太后,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條忠實走狗。榮祿因為在1861年的政變中護送慈禧回北京,受到了慈禧賞識。而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載淳病死,慈禧決定迅速立光緒皇帝,榮祿又充當了走狗的角色。他親自率領禁兵層層防布,嚴加守衛,以防發生不測。眾親王大臣見宮廷內外侍衛森嚴,兵戈耀眼,沒人敢再跟慈禧唱對臺戲,只得依了慈禧。
慈禧再次垂簾聽政,榮祿又立了汗馬功勞,因而更受到了慈禧的信任。為了獎賞榮祿,慈禧命榮祿擔任“以內務府大臣與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同被顧命”,並代表太后親自到醇王府迎出4歲的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入繼大統。
恭親王也是政治老手,他知道對於榮祿這樣的軍中老虎,常用的打虎手法,應該先升官調離崗位麻痺他,解除兵權,事就好辦多了。光緒四年,他將榮祿由步軍統領升為工部尚書,實際上是解除了榮祿的兵權。之後,在河北遵化為同治皇帝修皇陵的醇親王上奏朝廷,點名要“精於算計”的榮祿去幫忙,慈安太后又表示同意,榮祿就這樣被趕到河北遵化去修陵墓去了。
對於安德海的死和榮祿被趕走,慈禧忍氣吞聲了五年。甚至在光緒七年,也就是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時,年僅45歲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於鍾粹宮後,慈禧還是沒有進行報復。
但是不報復,並不代表慈禧忘了恭親王對她的傷害,她一直忍耐著,在等待著時機。一直到中法戰爭之後,也就是1884年,她才對恭親王來了個釜底抽薪,只要是跟恭親王有一點關係的官員,都被慈禧罷官。此後,恭親王相當於被慈喜軟禁在恭王府,被嚴密監視。從這時候起,慈禧才算是獨攬了清廷的大權,比有些歷史磚家說的晚了二十三年。
到了1890年,慈禧自己也快六十歲了,老了,醇親王又病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