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對醫學一無所知的19世紀的人,才會說出這種輕率無知的話來。”

大河內的義正辭嚴讓河野律師霎時愣了一下。

“請問解剖是在死後幾小時進行的?”

“4小時後。”

“我聽說解剖愈及時,愈能夠獲得正確的知識……”

“沒錯。雖然是愈早愈好,但死後4小時不會對解剖的正確性產生太大的影響。”

“您可以確定左肺的病灶不是結核,而是癌組織嗎?”

“無論是在解剖時以肉眼觀察,還是解剖後針對該病灶標本做組織學檢驗,都可以確定左肺下葉的病灶是癌組織。”

“您所說的肋膜炎的症狀大概會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

“剛才我已經回答過了,我只能說,就病理觀察來看,並不是死亡之前短時間內發生的,而是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

“您所說的‘相當一段時間’,可以解釋為財前教授去歐洲的期間嗎?”

河野律師緊追不放,大河內則瞪視著河野。

“我只說不是死前短時間內,並沒有說是財前教授去歐洲前或是去歐洲之後。”他語氣強硬地頂了回去。

“我明白了。最後想再請教您一個問題,根據您的病理解剖記錄,上面寫著肺葉上有炎症現象。肺葉上出現炎症現象,是不是可以認為是肺炎的症狀?”河野律師問得十分巧妙。

“的確,在肉眼觀察時和組織學檢查中,都發現肺葉出現紅色的炎症現象,所以,應該有肺炎症狀。”

“那也可以認為是財前教授在一開始就診斷出的術後肺炎嗎?”河野乘勝追擊。

“不,從那個炎症的情況無法判斷是術後肺炎,還是與癌性肋膜炎併發的肺炎。”大河內的證詞毫無偏袒,驍勇善戰的河野律師似乎也對他無計可施了。

“好,我沒有問題了。”

當河野回到座位時,審判長說:“本庭要訊問證人。你剛才說,當有轉移灶時,有些意見認為該動手術,但也有些意見認為即便存在某些轉移的情況,仍然可以動手術。請你談一下你的意見。”

良知的考驗(上)(2)

“我認為,由於目前還缺乏絕對有效的對策可以對抗癌細胞轉移,因此,除非有必要,否則不應該對主病灶造成外科的侵襲,但這只是我一介病理學者的意見,我剛才也說過,必須詢問實際執刀的臨床醫生的意見。”

“對於是否應該動手術的問題,就等臨床醫生來決定。從病理觀察的角度,你對財前被告的處置方法有什麼看法?”

“雖然肺部已經有了明顯的轉移病灶,但他仍然對胃賁門部的主病灶動了手術,應該有他的道理,問題只在於他的道理有沒有超出必要的範圍。但如果是因為手術前疏於檢查,沒有發現肺部的轉移病灶而動了手術,就是缺乏臨床醫師的注意義務。”

坐在被告席上的財前頓時臉色大變。審判長翻開書證,和左右的陪審法官討論著。原告律師關口站了起來:“審判長,為了釐清剛才大河內證人認為該由臨床醫生鑑定的問題,原告方面要申請鑑定人。”

代表被告的河野律師也立刻站了起來,不甘示弱地表示:“我方也要申請鑑定人!”

旁聽席上的醫學相關人員情不自禁地面面相覷,法庭上出現了一種不尋常的氣氛。一旦原告和被告在申請臨床醫師作為鑑定人後,鑑定人將表達財前五郎到底有沒有醫療疏忽的重要意見。

席間的氣氛異常尷尬,鵜飼醫學部長、河野律師、財前五郎和又一四個人圍坐在一起,面前的熱酒都快涼了。

“大河內教授今天的證詞可真不妙……目前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下一次的鑑定人訊問中挽回劣勢。”

“你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