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為長線先行佈局(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連舅舅都只能先開四家小吃鋪、兩家酒樓。”
“咱們不用大量投入,也要給舅舅家留些餘地,跟舅舅競爭生意,不好。”
“北線這邊是大表哥有酒莊生意在。”
“他也要開酒樓,咱們就湊個熱鬧吧,反正也爭不過他們的優勢。”
“我不知各地物價和行市,勝華叔你是跑過的,可以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這一萬九千兩還是不夠看,你回去看所有鋪子能不能再湊上一千兩來。”
“樺城租鋪,畢竟離京城近,以後巡鋪方便。”
“豐城、晉城和楊城太遠,咱們不能時常去巡鋪,租鋪就有風險。”
“盤下來慢慢暖鋪也行,只要不虧本總是產業在。”
陸微雨說著她的想法,也都是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當她將目光放在京城精品鋪子上時,想了許多折中的辦法都不適用。
除非暫停精品鋪子的計劃,先拿著這些本錢去做別的生意。
而不是將這麼多本錢一直閒置在自己手中。
就算花掉了這筆錢暫時回不了本,因而拖累了她原本要開精品鋪子的計劃。
但她也能從這筆錢開張的新鋪子獲利。
要走的路不只一條,也不止這一條,只要肯變通,就總會有辦法的。
剛才林勝華說的,就是綜合所有情況最合適的一條折中後出路。
“再湊一千兩來沒有問題,就從兩家酒樓和一家茶樓去湊,肯定不止一千兩的。”
“樺城離京城還近,物價低些但比豐城和晉城要高了不少,租鋪是個法子。”
“豐城、晉城盤鋪,再看剩下多少本錢,楊城能盤就盤,不能盤就暫時租鋪。”
“或是盤個小些的鋪子不開酒樓,開雜貨鋪、糕點鋪都行,開布莊也好。”
“楊城外有條鯉江,直通東海口靈山港。”
“沿著港口南下與東線臺城會合,可以將東線、北線的貨做一個流通。”
“因而,從長遠打算,在那裡不管何時備下一個流通的據點,都是有潛力的。”
“因而,開雜貨鋪、布莊、乾貨或是別的以賣貨為主的鋪面,都比開酒樓要強些。”
“這是我兄長告訴我的,夫人在楊城沒有什麼生意,但伯府肯定是有的。”
“你不是要開那鋪子嗎。”
“若以楊城為據點,收集北地的各種布料、棉花、大小雜貨、乾貨、木器等。”
“透過貨船運到東線的臺城,再從臺城內港南下到鳳城的桃江上岸。”
“再用馬車運回京城,要比直接從楊城運回京城方便多了,也快捷一些。”
“我還不知哪條路線的運輸成本更低,畢竟我也沒運過,但從路線和方式上衡量。”
“對於大量運貨長途跋涉而言,受季節、天氣和路途、環境還有吃住的影響和成本。”
“還有途中的損耗,顯然船運要更好,除非有什麼天災人禍的意外損失。”
“當然,目前還用不上這條線而看不出優勢。”
“以後生意做大了、產業多了,這個路線無疑就是最合理的。”
林勝華的提議,讓陸微雨陷入了深思。
雖然她現在要做的都是短期投入和快速回本的計劃。
因此才不願意將一大筆錢閒置在手中,寧可暫時擱置另一個計劃。
目的很簡單,就是長線準備不夠時,就先保短線。
而現在林勝華說的,又是長線中的另一條長線。
現在用不上,不是說以後都用不上。
現在他要過去,就不要浪費了這一趟過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