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支援。光是火藥一次就往遼東運了九萬斤。
世人都說孫承宗的關寧防線厲害,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被打破,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厲害,是明末第一勁旅。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所謂的防線,所謂的鐵騎都不是孫承宗和袁崇煥憑空變出來的,而是用錢堆出來的。
錢是哪來的?當然是魏公公搞得。世人都說孫承宗搞屯田厲害,一年可以收入十五萬兩白銀,非常的了不起,有他在,後金就過不了山海關,可是諸位可以查一查明朝末年遼東一年能花多少錢?七百萬兩。若是光指著孫承宗的屯田,遼東軍估計褲子都要當了,還打什麼仗?
除了防線、鐵騎以外,所有的刀槍、盔甲、火器等等都得用錢去砸,就連打傷努爾哈赤的那門紅夷大炮那也是用真金白銀買的,價格還不便宜。
就連李雲龍打仗那麼野的人,都知道讓手下去搞裝備,搞副業,更何況是遼東的明軍,沒有這些個家底,他袁崇煥敢跟後金聯隊硬碰硬的拼刺刀?做夢!
然而,剛剛露出中興之像的明朝,卻因為天啟皇帝的一次意外落水而終結了,天啟的這次落水確實有點蹊蹺,不過這裡面有沒有什麼陰謀還很難說,由於沒有任何證據支援,本文暫且不論。
崇禎上臺後,什麼都沒幹,上去先幹了為老朱家賣力幹活,賣力搞錢的魏公公,還將各地的監軍太監、礦監等所有太監撤到宮裡,全面取消工商業稅,壓制東廠和錦衣衛,全面信賴大臣,想著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做一個親賢臣、遠小人的明君,中興大明,結果就被這些所謂的正直無私的大臣狠狠地涮了一把。
由於殺了魏忠賢還不過癮,崇禎還將他的黨羽即所謂的閹黨一網打盡,這就使他完全失去了對朝局的掌控。因為所謂的閹黨其實就是帝黨,魏忠賢算個屁啊,一個死太監而已,若不是他的背後站著皇帝誰會甩他?掃大街怕是都沒人要。從此之後,崇禎釋出的聖旨,尤其是涉及徵收商業稅的聖旨大多都被與江南資本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的東林黨否決,崇禎對此也無可奈何,最後窮死了。
閹黨其實是天啟皇帝培養的嫡系勢力,完全服從皇帝的領導,無論是搞錢還是搞人絕無二話,不會像東林黨那樣站在皇帝的對立面,專門用祖制來跟皇帝過不去。
其次,將所有的監軍太監撤到宮裡就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也失去了自己的耳目,無法瞭解前線的情況,前方打了敗仗,幾個人商量一下掩敗為功皇帝也不知道。就算不敢明目張膽這麼幹,打起仗來肯定就沒有之前賣力了。之前有監軍在後面盯著,誰也不敢耍滑頭,因為監軍就是皇帝的耳目,就相當於皇帝在後面盯著,誰不好好打,監軍都看在眼裡,到時候向皇帝參你一本,保證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然而,崇禎將這些監軍都撤了,前方的將領們自然歡呼雀躍,因為沒有人盯著他們幹活了,他們可以偷懶了,可打可不打的仗就會不打,真打起來,比劃兩下子就撤,不肯出死力。回去就跟皇帝說對方如何如何勢大,我方處於如何如何的不利地位,找一堆藉口來逃避處罰,反正皇帝也不知道。
崇禎皇帝撤掉監軍之舉,是造成明朝末年將驕兵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拿西北的例子來說,其實一開始造反的不是李自成那種吃不飽飯的流民,就他們這些流民就算是鬧也鬧出不什麼大亂子來,因為他們純粹是烏合之眾。
西北民變的骨幹其實就是軍人,根據《明季北略》記載,最初是一群苦大兵欠了一個舉人的錢還不上,那名舉人仗著自己有功名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苦苦相逼,最終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