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猛虎一樣,直直地盯著朱允,道:“既然這樣,那陛下何不趁此次使者出使肅國的機會將肅王改封到內地?”

“這……”朱允萬萬沒有想到方孝孺突然說出了這個方案,身子微微地震了一下,略帶有一絲驚訝地說道:“這樣行嗎?肅王在西北乾的好好的,對朕也很尊重,將他改封到內地得有什麼理由啊。”

方孝孺的嘴角突然掛起一絲得意地微笑,站直身子,胸有成竹的捋著自己的鬍鬚說道:“陛下乃是天子,天子將一個藩王改封到別的地方根本不需要理由。如果陛下怕肅王不滿意的話,可以封他為吳王,讓他改到蘇州就藩。一來,這吳王是先帝稱帝之前所用的王號,十分尊貴,諸王之中沒有人誰有資格使用它,將他授予肅王,是對肅王莫大的恩寵,也是肅王莫大的榮幸,相信他不會拒絕。二來,將他移藩到蘇州後,可以就近監視,使得他縱然有不軌之心,也不敢輕舉妄動。”邊說還邊搖頭晃腦,似乎是對自己的這個建議很是滿意。

朱允抿著嘴,皺著眉頭,仔仔細細地聽方孝孺將他自認為是萬全之策的對策講完,思考了很長時間,才慢慢地抬起頭,用柔和加欣賞的目光看了看方孝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嘆道:“好吧,就依先生所言,讓肅王來蘇州吧。他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也該回來過幾天安生日子了。”

“皇上英明。”方孝孺見朱允採納了他的建議,心裡十分高興,君主對自己言聽計從,就好比劉備對待諸葛亮一樣,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暗暗地,他也開始以諸葛孔明自詡,希望可以輔佐君主開創一個讓後人瞻仰的建文盛世,又向朱允作了一揖,道:“那臣這就去擬旨,改日讓使者一齊帶去肅國。”

朱允微微地點了點頭,他看到方孝孺如此虔誠的表情,心裡十分的寬慰,這才是忠臣啊,忠臣就該對皇帝有基本的禮法,像那些藩王那樣,動不動就允允地叫他,像什麼樣子,微微一笑,寬慰道:“好。時候不早了,先生擬完聖旨之後就早點回去休息吧,莫要累壞了身子。”

方孝孺感覺到心頭一暖,臉上不自覺地笑了出來,抬眼看了看這個年輕的君王,見他如此關心自己的表情如此真實,心裡不禁氾濫起了滾滾感動的洪流,道:“多謝皇上掛念了,臣能為皇上分憂是臣的榮幸,不覺得辛苦。臣告退。”

說罷,又向朱允作了一揖,緩緩地退出了殿外,然後去文淵閣擬旨去了。

朱允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御座上,仔細地回想著方孝孺剛才說的話,不錯,一些藩王的確太囂張跋扈,目無朝廷了,必須要加以嚴懲,否則朝廷的威重不行,在地方上就被藩王架空了,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重新釀成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的歷史悲劇。

突然之間,朱允不知道為何想起了朱元璋臨死前的諄諄教導,不光是臨死之前,朱元璋在他的生前曾經不止一次的對朱允說過,要和藩王搞好關係,讓他們和你一起去保衛大明江山,不要抓住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觸動藩王的根本利益,家裡人永遠要比外人可靠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皇爺爺說的對嗎?朱允一個人坐在御座上,雙手按著太陽穴,努力的揉了幾下,方孝孺和朱元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言論在他的腦海裡激烈的碰撞,激烈的鬥爭。

那些藩王也是直系皇親,難道真的不想當皇帝嗎?這些話估計三歲小孩子都不會信吧,況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多行不法,如果不加以嚴懲,那怎麼交代的過去。皇爺爺就是太偏袒他們了,自古以來要想實現天下大治都是重用文臣,哪有重用自己的兒子的?這不是典型的任人唯親嗎?

這些道理史書中還有聖人的經典中都已經反覆的講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為什麼皇爺爺總是一意孤行呢?

哎,算了。朕也不能苛責皇爺爺,畢竟他出身低微,讀書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