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詩集《飛鶴》,就真實地記錄了他這些遊覽活動的感受,被評論家稱為出類拔萃的詩,達到了抒情詩的最高水平。

以後,泰戈爾和他的父親又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桑地尼克坦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園,他們常去那裡遊覽休假。他還在那裡創立了植樹節和開犁節,使當地植樹造林蔚然成風。泰戈爾的生活已經與桑地尼克坦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他透過在那裡的許多實驗活動,擴大和增進了對自己所酷愛的大自然的親近感,飽覽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這對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和自我發展,都離不開與外界的接觸。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是智力、情緒等心理因素髮展的必要條件。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漫不經心地接受各種刺激,進而由此形成各種感覺,這是一種本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更多地感受外界的接觸,並加強和外界的聯絡,才可能擁有更大的力量,獲得更好的發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才能達到最優。如果切斷一個人同外界的聯絡,切斷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對人來講無異於坐“精神監獄”,這種狀況對身心健康和人的智力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對於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孩子正處於吸收知識的最佳年齡,如果沒有透過多樣的渠道去接觸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就會造成閉目塞聽。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體現教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關心,生怕各種意外和疾病,怕孩子吃苦,於是把孩子放在較好的環境中,不讓孩子從事家務勞動,這樣做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過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很少參加實踐活動的孩子,不僅無法獲得足夠的知識,還容易使頭腦由於處於一定程度的感覺剝奪狀態,而變得越來越僵化,反過來對書本知識的學習也是不利的。 。。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3)

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學習,應該是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讓孩子適當地吃些苦,從事一些諸如整理個人的小床、倒掉廢紙簍、洗手絹等義務勞動,能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品格,也可以增強孩子的各種情感體驗,激發出孩子的求知慾望。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得到基本的勞動鍛鍊,就不會懂得勞動果實是多麼來之不易,也不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愛。例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不會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潔,即使大人告訴他幾百次,他仍然不會注意。這就在無形之中為親子間的體諒和溝通設定了障礙,也使得父母終日辛勞不得解脫,卻難以得到孩子應有的情感回報,讓人產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感慨。

父母要懂得實踐活動的重要,支援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也有較強的責任心,學習、品德也相當優秀。因為孩子在實踐中,能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能夠學會理解人、尊重人、珍惜他人的勞動,熱愛生活,從而激發克服困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解決困難的能力。

小故事

一位教育專家帶著三十多名小學生到郊區搞夏令營。一天吃早飯,她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著一個煮雞蛋發呆,就過去問:“你不愛吃雞蛋嗎?”

“愛吃。”女孩小聲說。

“那你為什麼不吃呢?”

“這個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長得不一樣。”女孩面帶難色。

“說說看,你們家的雞蛋長得什麼樣?”教育專家好奇地問。

“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