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⑴對家人心懷感恩。在家庭中,父母為孩子付出的最多,但是很多孩子卻不曾對父母表示過感謝,有些人是認為父母撫養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些人是對父母心存感激,卻因為太過熟悉不曾表示出來。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感恩,即使是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⑵對老師心懷感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來自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來自於學校。因此,教育孩子對老師心懷感恩與教育他學好專業知識同等重要。居里夫人曾說:“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最初的種子。”在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上,居里夫人就曾寄去機票,邀請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並且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臺。
⑶對身邊的人心存感激。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孩子的成長除了家庭、學校的教育和支援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周圍的人。因此,教育孩子對他人要心存感激,也是孩子必修的一門功課。
⑷感激競爭對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競爭對手,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明智的父母要教育孩子感激對手,因為對手不僅能激發孩子的鬥志,還能促使孩子的心胸更寬闊,而這些都是做人、做事成功的關鍵因素。
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去應聘一家大公司。面試結束後,公司經理突然看著他的臉問到:“你為父母洗過腳嗎?”
“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的回答。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4)
“那好吧,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為父母洗過手腳,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洗一次。能做到嗎?”
青年聽了,雖然心裡覺得這要求有點奇怪,不過還是答應了。
青年出身貧寒,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靠母親為人打工掙錢養家。他也很用功學習,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很優異,如願考進北京一所名牌大學。一直以來,母親毫無怨言,辛苦打工供他上學。
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他決定為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為自己洗腳,感到很奇怪。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為母親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裡。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棍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裡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經理。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讓她受苦了。”
經理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0。 棘輪效應: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
中國有句古訓:成由儉,敗由奢。成功由勤勞節儉開始,失敗因奢侈浪費所致,在任何時候,這個樸素的真理都不會過時。
由奢入儉難
古典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提出一種經濟觀點,認為消費是可逆的,即絕對收入水平變動必然立即引起消費水平的變化。
針對這一觀點,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認為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消費決策不可能是一種理想的計劃,它還取決於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習慣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生理和社會需要、個人的經歷、個人經歷的後果等,特別是個人在收入最高期所達到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