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生意,當下就決定把家裡的田都賣了,和李蘊章一起去南洋發財。他已經盤算好了,一邊和李蘊章合夥辦膠園,一邊想辦法在蘭芳大公國的政府裡面謀個差事,怎麼都強過在安徽鄉下當土財主啊……

這個名叫李慶章的男子看沒有人肯跟他走,搖搖頭就帶著幾個家丁走了。農人們默默地看著他的背影,好半晌才有人道“這老李家已經有那麼多銀子田地了,怎麼還不太平,萬里迢迢跑去婆羅洲呢?”

另有人道“都說南洋好發財,現在看起來是有幾分理的,那李慶章多摳門的人,居然一開口就給100塊一年的工價,頂一個八九品的官了!”

又有人附和“聽說皖南已經有不少人去南洋發財了,他們比咱們淮南人可精明,大概真是不錯的。”

這個時代的合肥還是瀘州府的一座小縣城,論起繁華程度遠遠比不上南邊靠長江邊上的安慶府,那裡才是安徽一省的首府。所以沿江而上調查大明百姓疾苦的肅順一行並沒有來到合肥,而是在安慶府轉悠了一圈,最後又回到了安徽省巡撫衙門所在的懷寧縣城。

“果然是民不聊生了!看看,那個什麼順風行門口自賣去南洋的豬仔都排出長隊了!恩銘,咱們大清那會兒可沒有這回事吧?”

肅順坐在一家名叫麥龍香的包子鋪裡面,一邊吃著鮮美多汁的肉包子,一邊指著對面一家順風行的商號對身邊的白恩銘說道。

肅順已經讓手下人打聽過了,順風行是最近兩年發起來的一家徽商商號,東家姓胡,是跑南洋航線賣豬仔發的家,現在還在南洋開了一家名為埠康銀行的“錢莊”,主業是南洋和大明本土的小額匯兌,也紅火的不得了。不過人家的豬仔買賣也沒放下,而是趁著大明國內民不聊生的機會變本加厲做大,在安徽所有的縣城都開了分號,招誘貧苦民人下南洋去闖蕩。最近還開通了南下澳大利亞的航線——現在澳大利亞悉尼附近又發現金礦(新金山)了!

白恩銘卻搖頭苦笑,心說“大清朝那時候怎麼沒有人下南洋?沒有人下南洋,南洋那裡那麼多華人哪兒來的?”

不嘴上卻只能附和肅順道“六爺所言極是,朱濟世的地盤上的確是民不聊生……”

肅順又嘆了口氣“怎麼就沒有士紳鬧事呢?這些讀聖賢書的人怎麼沒有一點骨氣?想當初雍正爺搞攤丁入畝還起了好大波瀾呢!”

白恩銘心道“攤丁入畝多收的銀子是歸朝廷的,下面計程車紳當然要鬧一鬧了。朱濟世這裡,安徽地方上收取的銀子基本上是應付本省開支,官員俸祿又佔了大頭,多收了銀子都是安徽當地官員的,現在又是本地人當本地官,那幫士紳還鬧個鬼啊!”

第578章 鬧一回公車上書 求保底票票

又是一個秋收將近,和去年不同,大明的東南八省終於迎來了一個豐年,但在兩江的農村,卻處處瀰漫著憂愁的氣息。

瀘州府合肥縣城外,一群農人剛割完稻子,聚在一起聊天,不,應該是聚在一起訴苦。吧嗒吧嗒抽著水煙,話裡話外都在埋怨這世道不好。

“真是想不明白,我家的幾畝旱地,怎麼就成了水田,要按照上田來納糧了呢?”

“是啊,我家裡面也一樣,本來是中田,現在官府一查田畝,就說是上田,田賦立馬漲了一倍!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還不是朱家皇帝的新政鬧的?原來的老辦法挺好的,他偏偏要改什麼紳民均稅,那些官老爺如何肯和咱們一樣納糧?還不是想方設法把手裡面的田都記成了下田了……”

“那和咱們有什麼關係?憑什麼把咱們的中田、下田變成上田呢?”

“當然是為了完成上面額定的稅收唄,老爺手裡面的田都是下田,稅當然少繳,上面的稅額又不減,自然只能讓咱們這些苦漢子來頂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