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三十四歲,又沒念過什麼書,就算想考軍校也沒有什麼指望。可吳長慶不一樣。他才二十五歲,又是出身,還是可以奮鬥一下的。

聽到宋慶的話,吳長慶嘆了口氣,低聲道“不瞞哥哥。兄弟我真是想換條路走走了。不過卻不大想再從軍,而是想轉文職。綏遠省的科舉是次機會,我想去試試,如果能考上,說不定能當縣令。只是我的兩百多弟兄……”

宋慶在他背上拍了拍“你的弟兄就是我宋慶的弟兄,我還能虧待他們不成?這個科舉你可千萬別錯過,你今年25。明年就26,正好去考。有雨翁(苗沛霖)罩著,一定能高中的。”

就在這個時候,啪的一聲槍響劃破了草原寧靜的清晨,宋慶和吳長慶都停下腳步,兩人都凝神細聽。

漸漸的就聽見了如雷的馬蹄聲。然後就是滑膛槍和柯爾特手槍的聲音響得一聲緊似一聲的。兩個人都變了臉色,難道傳說中那支跑到蒙古腹地撒野的俄韃騎兵衝他們這裡來了?

宋慶立即命人吹響了集合的哨聲,其實現在正是出早操的時候,大批計程車兵正在列隊,現在紛紛拿起步槍和彈藥衝上了城牆。他們這個營有四連步兵一連騎兵和一個炮兵班組。總共558人,除了8名炮兵沒有配備火槍,其餘550名官兵都配備了貝色麥來復槍或是柯爾特手槍,另外還有一門9磅加農炮。

宋慶和吳長慶都跑到了城牆東面的一個實心稜堡上,舉著望遠鏡看著遠處長長望不到邊的馬隊,每名騎兵都配備有三匹戰馬或馱馬,走在最前面的騎兵都手持馬槍,而且隊形嚴整一看就知道是精銳的槍騎兵。還有一些揹著洋槍的輕騎在大隊騎兵周圍活動,剛才和宋慶派出去的偵察騎兵交火的應該就是他們。

宋慶大聲下達了準備戰鬥的命令,讓士兵們檢查槍械,將那門9磅炮推上其中一個實心稜堡,又回頭對吳長慶道“筱軒兄弟,你覺得他們有多少人?6000還是7000?”

吳長慶凝神觀察了片刻“起碼有7000人!沒想到那麼大隊的韃子滲透到咱們這裡了!祝三大哥,這些韃子騎兵應該是路過咱們這裡吧?”

“肯定是路過!”宋慶哈哈一笑,“咱們這個可是稜堡,7000個騎兵管什麼用?又沒有幾門重炮,連雲梯都不見得有一把,攻什麼城啊?”

“那他們為什麼大搖大擺地從咱們這兒過?不怕暴露行蹤?”

宋慶擺擺手“不管他們,筱軒兄弟,咱們趕緊把騎兵派出去報信吧。我給你十個騎兵,你帶他們去東邊的鐵路工地,那裡有電報可以聯絡北京和騰格里汗城,說不定還有重兵駐防。對了,你騎我的飛雲駒去,它跑得快,韃子的矮腳馬追不上。”

吳長慶點了點頭立即就下了城牆點了十個騎兵,騎上宋慶的寶馬(也是蒙古馬)從城堡的北門衝了出去。他知道宋慶是在給他創造機會結交湘湖黨的大人物胡林翼。現在湘湖黨在政壇的勢力極大,能夠結識一下對吳長慶日後的仕途總是有好處的。不過湘湖黨在軍中沒有什麼勢力(這也是朱濟世敢於信任左宗棠的原因,明軍的高階將領大多是兩廣人士),所以宋慶去混個臉熟也沒什麼意思。

……

“少將閣下,有十幾個明狗子的騎兵出了城堡,大概是求救去了,要派人去追嗎?”

傅方接到了手下的報告,回頭問身邊的羅索夫斯基道。

“不必去追了,還是讓他們來追我們吧?”羅索夫斯基頓了下,“傅,大戈壁附近有什麼水草豐美之地?”

蒙古的戈壁大漠雖然不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但也不是適宜放牧的草原,羅索夫斯基和傅方率領的馬隊在戈壁灘裡轉悠了些日子對馬匹的體力消耗很大,如果不找個地方讓馬匹休整一段時間,只怕沒有足夠的力氣支撐作戰了。

“在戈壁大漠中很難找到這